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順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嗎?

順治的生母是蒙古族人,自幼受到佛教的薰陶,又年輕寡居,以信佛解脫內心的孤獨與苦悶。再加上太監們的慫恿,順治帝稍長便信奉起佛教來。


順治十四年(1657),在太監的精心安排下,二十歲的順治在京師海會寺同憨璞聰和尚見面,兩人相談甚歡。從此之後,他對佛教愈信愈虔,愈修愈誠。順治還召見玉林琇、木陳忞、茆溪森等和尚,讓他們在宮理論經說法。順治請玉林琇為他起法名,「要用醜些字樣」,他自己選擇了「癡」字,於是取法名「行癡」、法號「癡道人」。


順治總有剃度出家的念頭。有一次他對木陳忞說,朕想前身一定是僧人,所以一到佛寺,見僧家窗明几淨,就不願意再回到宮裡。要不是怕皇太后掛念,那我就要出家了!在愛妃董鄂氏死後,他更是萬念俱灰,決心遁入空門。有記載統計,他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先後三十八次到高僧館舍,相訪論禪,徹夜交談,完全沉迷於佛的世界。順治命茆溪森為他淨髮,要放棄皇位,身披袈裟,孑身修道。茆溪森開始勸阻,他不聽,最後就剃成和尚頭了。這一下皇太后可著急了,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師傅玉林琇召回京城。玉林琇到北京後非常惱火,當時命人架起柴堆,要燒死茆溪森。順治無奈,只好讓步。茆溪森得免一死。


這件事過去不久,順治又聽從玉林琇的建議,命選僧一千五百人,在阜城門外八里莊慈壽寺從玉林琇受菩薩戒,並加封他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有一次,順治和玉林琇在萬善殿見面時,因為一個是光頭皇帝(新髮尚未長出),另一個是光頭和尚,不禁相視而笑。


順治是個既任性又脆弱、既多情又敏感的人。他接連受到情感上的打擊—愛子夭折、寵妃死亡、出家不成,他極度憂傷的精神垮了,他骨瘦如柴的身體也垮了!董鄂妃死後剛過百天,「癡情天子」順治,因患天花醫治無效,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歲。


順治皇帝病危時,議立嗣君,皇太后想立皇三子玄燁,傳教士湯若望以玄燁出過天花可終身免疫支持皇太后的意見,順治帝便一言而定玄燁繼承皇位,即後來的康熙皇帝。


 


資料來源: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台北市:聯經,2005



  • 留言者: 貓
  • Email: chieisay@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08-13 12:34:41
跟鹿鼎記的有些關西~(看金庸小說歷史也會變好....哈哈)

順治皇帝與多爾袞

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夜亥刻,皇太極帶著「儲嗣未定」的遺憾猝死。在其身後的權力鬥爭中,六歲的福臨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國皇帝的寶座,並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


多爾袞在宣誓輔政之後,就一步一步地將朝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上,經過一番經營,多爾袞真正做到了大權獨攬,小皇帝也真正成了孤立無援。多爾袞的尊號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再尊為「皇父攝政王」,成了名義上的「太上皇」,實際上的皇帝。而小皇帝的處境則危如累卵,只能仰人鼻息,任人擺布。


多爾袞做了七年攝政王,在順治七年(1650)十二月死於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順治親政。二月就宣布多爾袞十大罪狀。籍其家產,罷其封爵,撤其廟享,誅其黨羽。不僅如此,傳教士衛匡國《韃靼戰記》一書記載說:據傳多爾袞的墳被挖了,多爾袞的屍體被拋棄荒野,還用棍子打多爾袞的屍體,用鞭子來鞭屍。更有甚者,把他的頭割下來,令他身首異地。我們不評論這件事情是不是過份,但是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順治對多爾袞之恨可謂咬牙切齒。


 


資料來源: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台北市:聯經,2005


巧遇三仙台燈塔



在世紀奇觀日全食出現的那一天,我們打算遊覽台東三仙台。原本以為經過遮蔽後的太陽會稍減威力,沒想到就算只剩百分之十幾的太陽依然猛烈,高溫照射之下我們走過三仙台的跨海大橋。許多人懾於紫外線的強烈,走過橋後就迅速折返,我們則到涼亭小憩,猶豫著要不要繞島一周。爸爸說想到燈塔看看,坐在一旁的原住民青年說原本通往燈塔的路早已毀損,一般遊客很難找到路,他們正要到燈塔進行維修工作,我們可以跟隨他們一同前往。


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好運,好心的青年帶著我們經由海邊的礁石,路上還不時提醒我們小心腳步及躲藏在岩洞中的水蛇。在燈塔前有一段高聳的階梯,爬得我們氣喘如牛、汗如雨下,最後終於能坐在燈塔前享受清涼的海風及開闊的視野。


在我們準備離去時,原住民青年已經開始進行階梯護欄的維修工作,大概是擔心我們這些平地人會找不到路,他又自告奮勇帶我們從黑洞出去。「黑洞」是一條黑暗隧道,伸手不見五指,只見到隧道盡頭的一點亮光,青年體貼的教我們扶著旁邊的欄杆緩步前進,洞內漆黑陰涼,真是名符其實的黑洞,若不是有人帶領,我們這些平地人絕不敢進入冒險。帶我們出洞後,青年向我們告別,急急得趕回去繼續他的維修工作。


這趟旅程若不是巧遇好心的原住民青年,我們絕對無法如此貼近燈塔。原本想在黑洞前留影紀念,但是怕耽誤人家的時間,所以不敢停下腳步。再走回原本的涼亭時,決定在這裡拍張照,為燈塔奇遇記留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東河橋畔賞猴





 


來到台東的東河橋畔,原本是要賞猴,但是到達時正值正午,烈日高照,坐在路旁樹蔭下乘涼的阿公告訴我們,猴子都躲起來納涼了,大約傍晚才會再出來。心有不甘的我們仍然在橋畔小徑繞了一繞,不斷張望樹梢上、洞穴裡有沒有猴子的身影,可惜的是猴子不賞臉,使我們無緣得見。沒能一瞥猴子的影蹤,倒是在橋畔看到不少燕子、飛鳥,吱吱啾啾好不熱鬧,搭配上頗有古意的東河橋,亦是一幅好美的景緻。更令人驚喜的是橋畔一顆釋迦樹上結實累累,小小的釋迦掛在枝頭上,有的甚至只有指甲般大小,小巧可愛的模樣令人忍不住拿起相機一拍再拍。一趟東河橋之旅沒能賞猴,但是賞鳥、賞釋迦,也頗有一番趣味。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賽夏族的矮靈祭

兩年一次的矮靈祭典,是賽夏族最重要的儀式,賽夏人叫這祭典叫做「巴斯答愛」,時間在農曆的十月,每兩年舉辦一次小祭,每十年舉辦一次大祭,每到這時候,外地的族人都會趕回來,以最虔敬的心慶祝祭典。


矮靈祭是賽夏族流傳至今的少有的原始祭典,保存了他們代代相傳的習俗及追思的美德。矮靈祭的由來: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群居住在Maybalay山(今新竹五峰鄉上坪溪上游右岸)半山腰岩洞內的族人,身高雖僅有三尺,但臂力強,而且擅長巫術,所以與之為鄰的賽夏族人很怕他們;不過,由於矮人能歌善舞,所以賽夏族人每年到了稻栗收穫舉行祭典時,都會邀請矮人一同唱歌跳舞。只是,矮人在歌舞之餘,經常藉機侵犯賽夏族的婦女,而矮人又善於隱身之術,所以賽夏人不易查到證據,往往在祭典過後,才發現有許多賽夏族婦女都懷孕了。因此,賽夏族人對於矮人的怨恨便日益加深。直到有一年的祭典,矮人又在調戲賽夏族的婦女時,恰巧被賽夏族人看見,賽夏族人已忍無可忍了,乃絞盡腦汁設想計策,於是,他們暗中把矮人回途時,常爬上去休息的枇杷樹先砍斷一半,再用泥將樹的缺口遮掩起來。果真,矮人們依著舊習慣,一個一個爬到枇杷樹上休息,就在矮人們都來不及反應時,枇杷樹便瞬間倒下,矮人們一個一個都跌落深淵內而淹死了,只有兩個矮人倖免於難。這兩位矮人雖知是賽夏族人設計害了她們的族人,但人單勢薄也無可奈何,乃決定往東方離去,離開前,還將祭歌與舞步教授給賽夏族人。只是,賽夏族人雖除去了心頭大患,內心卻感到不安,於是開始祭祀矮人,安撫他們的靈魂,以解彼此的仇恨。從此以後,就在秋收之後的月圓夜裡,賽夏族人不斷的唱著、跳著,邀請矮靈歸來,再一次與賽夏族人同樂,並在歌聲中請求矮靈的原諒與賜福。矮靈祭原是每年舉行一次,大約在農曆十月十五日進行,後因日本人的禁止,遂改為每兩年舉行一小祭,每十年舉行一大祭。


資料來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http://www.apc.gov.tw/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好站連結

歷史文化學習網  http://culture.edu.tw/


 


這是一個有關歷史學習的網站,裡面有故事、有遊戲、有問答,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你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