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順治皇帝與多爾袞

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夜亥刻,皇太極帶著「儲嗣未定」的遺憾猝死。在其身後的權力鬥爭中,六歲的福臨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國皇帝的寶座,並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


多爾袞在宣誓輔政之後,就一步一步地將朝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上,經過一番經營,多爾袞真正做到了大權獨攬,小皇帝也真正成了孤立無援。多爾袞的尊號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再尊為「皇父攝政王」,成了名義上的「太上皇」,實際上的皇帝。而小皇帝的處境則危如累卵,只能仰人鼻息,任人擺布。


多爾袞做了七年攝政王,在順治七年(1650)十二月死於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順治親政。二月就宣布多爾袞十大罪狀。籍其家產,罷其封爵,撤其廟享,誅其黨羽。不僅如此,傳教士衛匡國《韃靼戰記》一書記載說:據傳多爾袞的墳被挖了,多爾袞的屍體被拋棄荒野,還用棍子打多爾袞的屍體,用鞭子來鞭屍。更有甚者,把他的頭割下來,令他身首異地。我們不評論這件事情是不是過份,但是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順治對多爾袞之恨可謂咬牙切齒。


 


資料來源: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台北市:聯經,20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