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牡丹社事件

同治十年(1871),琉球船隻遇難漂流至台灣恆春附近海岸,船上66人有54人死於高山族牡丹社的襲擊,其他12人則僥倖被漢人救出,送回琉球,史稱「牡丹社事件」


1868年日本開始推動明治維新,為避免國內互鬥,因而鼓勵將軍方力量向外擴張,早就覬覦台灣豐富資源的日本在此時利用琉球人被台灣生番殺害的機會,企圖將勢力深入台灣。琉球自明朝以來即定期向中國朝貢,為中國之藩屬,但當時琉球亦同時向日本納貢,為「兩屬」的狀態(同時為中國、日本兩國的屬邦),因此,日本決定以此為藉口製造事端。同治十二年(1873),日本向清廷總理衙門提出琉球漁民遇害之事,總理衙門答以「琉球、台灣俱屬中國,不煩日本過問;生番原為化外,未便窮治。」這種說法,給予日本單獨行動之口實。


同治十三年(1874),日軍登陸台灣南端,與原住民發生戰爭。清廷當時對外交事務毫無警覺性,對台灣事務也採消極處理態度。起初清政府還不以為意,一直到外國使節紛紛電告日本出兵的消息後,清政府警覺到台灣事務的嚴重性,因此才派沈葆楨率軍入台,中日關係劍拔弩張。當時日軍在台灣面臨水土不服、戰士死傷不少的情況,清政府本身海防力量不足,內地又有雲南、陜西、甘肅等地的民變要處理,外交上越南問題也很棘手,因此對於台灣問題無法全盤兼顧。在英美的斡旋下,中日雙方在北京簽訂專約,中國方面同意懲兇撫卹,給予撫卹銀五十萬兩,並承認日本行動為「保民義舉」,此舉無異承認琉球屬於日本,甚至同意日本代表大久保在談判回程時,於台灣南部琉球民遇害地點,立了一個墓碑,上面書寫:「大日本琉球藩民54名墓」。


這樣的談判顯示出清政府的無能與缺乏自信,除了引起日後中日對於琉球的爭議外,更造成當時中國國際地位的衰退,除了列強已經認為中國是紙老虎外,日本也不再把中國看在眼裡,展開更積極的對華侵略。光緒元年(1875),日本佔領琉球,不准琉球再向中國進貢。光緒五年(1879),日本正式兼併琉球為沖繩縣。


牡丹社事件是台灣發展史上的轉折點,在這之前清政府對台灣一直採取封山禁海的消極治理政策,在這之後,清政府開始認識到台灣海防地位的重要性,因此開始重視台灣的建設。在沈葆楨的建議下,清政府在台灣增設新的行政區,並展開「開山撫番」的工作。 


資料來源:歷史文化學習網http://culture.edu.tw/


 


問題


1.         請你說一說牡丹社事件對台灣所造成的影響。


2.         牡丹社事件發生時,清廷表示:「生番原為化外,未便窮治。」(生番是化外之民,未能妥善管理),這種說法犯了什麼錯誤?日本攻台,欲自行懲戒台灣生番,這又犯了什麼錯誤?(提示:當時台灣屬於中國版圖)


3.         清廷在條約中承認日本的行動為「保民義舉」,這樣是否適當?請說明原因。



  • 留言者: 樟腦丸
  • Email: vn5175352007@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1-12 21:05:24

1.由於高山族牡丹社是生番的關係,所以清朝不予理會,到了牡丹社事件的出現,清朝才開始注意台灣,導致日本認為台灣沒有開發,所以日後常以這件事件為理由攻打台灣,導致台灣落入日軍手裡!!


2.  清廷表示~~  當時台灣是清朝的版圖,而生番居住在台灣,所以清朝理應要管!!


      日本攻台~~   台灣是清朝的版圖,日本無權干擾,但是日本拿者琉球人民遭受生番攻擊,來攻打台灣,就算有保護藩屬的名義也是錯誤的!!


3.  不適當!!    因為日本是有意侵犯台灣,想將台灣纳為己有,而清朝因為需要操心各個地方的防守狀況,實在無力在管理台灣的大小事務,所以想要儘快了解與日本的紛爭,所以才承認日本是保民義舉的!!


70831  這次應該沒有錯字的張丞逸



[版主回覆01/15/2010 10:49:30]

第二題很棒。有進步,不過我還是找到錯字了。







  • 留言者: 狗狗
  • Email: sunny1733055@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2-27 18:29:33

牡丹社事件


1.日本利用琉球人被台灣生番殺害的機會,企圖將勢力侵深入台灣


2-1.因為台灣當時是清朝的版圖,是清朝不管理台灣生番


2-2.因為台灣不是日本的版圖,日本沒有權力攻台,更沒有權利自行懲戒台灣生番


3-1.不適當


3-2.清廷在條約中承認日本的行動為保民義舉,而"保民義舉"中的那個"民"似乎早就表示著"琉球是日本的,所以日本有權力對台灣生番進行懲戒"但是台灣還是清廷的,清廷應該要好好跟日本溝通處理,不應該讓日本自行懲戒生番


71015鄧亦琁


[版主回覆12/28/2009 08:46:52]非常清楚,good!





  • 留言者: 安琪拉@~普麗雅!~
  • Email: vivian860722@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2-27 11:48:33

1.應該影響蠻大的 清朝當時很膽小和懦弱 所以就隨便的把台灣讓給日本了


2.台灣是中國的版圖但是中國幾乎沒再管台灣 所以日本沒機會攻台侵略領土


3.保民義舉:當然不太恰當啦!因為這樣就承認琉球是歸日本管的了


71004李宗潔留


 


 


 


[版主回覆12/28/2009 08:48:29]前面的人寫錯了,你就跟著抄了錯誤的答案。自己寫吧,你可以的。





  • 留言者: 培根
  • Email: Patrick4021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2-22 21:25:41

1.非常大     因為當時清朝很懦弱      所以隨便打一打清朝就割讓台灣     台灣進入日治時期 


2.台灣還是中國版圖   所以中國還是要管生番;台灣還是中國版圖     雖然沒管    但是日本還是沒理由攻台


3.不適當    因為此舉等於承認琉球是日本ㄉ    而不是中國ㄉ藩屬 


[版主回覆12/28/2009 08:33:45]牡丹社事件並沒有造成台灣被割讓,這是個嚴重的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