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霧峰林家

       「樹大蔭也大」是台灣中部人形容霧峰林家聲勢的一句俗語,的確,在台灣能與板橋林本源家相頡頏的,僅此一家,但此二大家族之性格與際遇頗有差異,板橋林家家族性格是柔性的,故能常保家道之平順,而霧峰林家是剛性的,族運驟起驟落。


乾隆19年(1754)霧峰林家的開台祖林石選擇大里杙作為拓墾的據點,克勤克儉,竟在短期內建立鉅大的家業。但是乾隆51年(1786)爆發林爽文事件,林石身為族長,不幸被捲入漩渦中,致身繫囹吾、家產抄沒、子孫四散,胼手胝足建立的小拓殖王國一夜之間瓦解了。所幸長子林遜遺孀黃端娘攜子移居阿罩霧(今霧峰),其二子林甲寅因經商致富,家道中興,再度成為地方頭人,開啟了這一台灣最具影響力之家族的新機運。


十九世紀是清帝國統治動搖期,自咸豐、同治後,台灣騷亂不斷,而大陸更有威脅政權安危的太平天國之亂,清廷被迫進一步重用地方士紳,破格封賞。霧峰林文察明智地掌握此一良機,不惜捐獻鉅資,招募鄉勇,效命疆場,是以在短期內由一介平民之勇首,迅速竄升至封疆大吏之福建陸路提督,在台灣史上僅有王得祿可相比擬。


同治三年(1864)林文察戰歿後,林家雖一度因林文明正法案而中挫,但林朝棟又在中法北台之役(1884-85)中立功,重振林家。台灣建省後,林朝棟更深受首任巡撫劉銘傳之重用,在執行開山撫番政策時擔任要角,並在清賦政策時平定施九緞之亂,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乃成為清末台灣要員,至此林家可能是當時台灣最具政治影響力之紳家。


不僅如此,至光緒年間,林家亦竄升為大富豪。原因是台灣經濟重心已由平原轉向山區,由南部轉向北部,林朝棟因身為棟軍統領與擁有中部撫墾大權,而掌握山區利源,尤其是樟腦,因此林家財富暴增,直逼台灣首富之板橋林家。雄厚的財力提供林家寬廣的活動舞台與無限的發展可能性。


至於文教方面,霧峰林家一向著力不多,但在中法北台之役後,二房(頂厝)係因政爭而宦途受阻,轉向科舉,光緒19年(1893)林文欽(林獻堂之父)考中舉人,而開啟林家逐步走向文事之途,林家性格乃為之大變,更影響其子林獻堂之性格。


乙未年割台後,林獻堂於日本巧遇梁啟超,梁啟超以愛爾蘭溫和抗英方式抗日,除參與「櫟社」詩社、組織「新民會」外,更要求撤廢「六三法」,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組織「台灣文化協會」、創「一新會」等,一生積極奉獻心力於台灣政治、社會。


霧峰林家,台灣中部第一家,從其家族史可以看到清代台灣拓墾社會的發展模式,更可看到其家族對清領至日治時期台灣經濟、社會所產生的影響。


 


資料來源:黃富三,《霧峰林家的興起》(台北市:自立晚報,1987)。黃富三,《霧峰林家的中挫》(台北市:自立晚報,1992)。黃富三,《林獻堂傳》(南投市:台灣文獻館,2004)。



霧峰林家開台祖林石選擇大里杙作為拓墾的據點,其孫林甲寅亦在大里杙經商,使得家道再起,因此林家的興起與大里杙關係非常密切。"杙"指的是繫住船隻的木頭。



清朝時期大里杙因水路舟楫運輸發展而起家,是台灣中部商品運輸的重要轉運點,大里杙碼頭成為商品流通的主要出入口,於是福興宮與碼頭間逐漸因商家雲集而形成一熱鬧的街市。



林家的老宅就在大里杙老街上。




牆上的磚雕相當有趣



在老街上還有一間古色古香的老宅。



老宅雖已有破敗的跡象,且門口堆積相當多的雜物,但是從精緻的雕花門窗可以看出當年應該也是豪富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