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勸業銀行舊廈)



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在2010年隆重開幕了,這是一個古蹟修復再利用的良好典範。這棟建築物在日治時期是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分行),建於1933年,1945年後改組為台灣土地銀行,1991指定為三級古蹟,2006年開始進行古蹟修復工作,定位為"自然史博物館"。目前在館內展出古生物特展,其常設展有土銀行史及古蹟修復兩區,想要一探神秘的銀行金庫嗎?來這裡就對了。



這是銀行金庫的入口,在這裡服務人員會給你一張銀行存摺,可以在補摺機內列印出參觀日期,相當有趣。




這是銀行金庫的大門,厚重的大門就像電影中看到的一樣有旋轉的圓形大鎖,保障著金庫的安全。



金庫內分隔為一間間的存放室,以前應該是儲存金條、存款或債券、股票等等。



現在裡面只有假的金條和銀子,但是裡面的舊文物可是非常有價值的。



不可思議吧!金庫裡面竟然有二樓耶!



樓梯兩旁放置了相當多的舊文件。



如今難得一見的舊式號碼鎖保險箱。



古老的打字機。(別懷疑,不是靈異照片,那裏面只是攝影者的手反光影像。)



舊的存摺。



舊鈔及舊銅板。



為了保障銀行的安全,所有的門窗都經過特殊設計,日本人把兩片窗玻璃中間夾進鐵絲網去鎔鑄,製作成堅固的重錘窗,非常特別。照片中看不出鐵絲網,你得到現場體會。



為兼顧防盜及美觀,加裝上去的鐵窗也有雕花設計。



這棟建築物建造於二戰前夕,當時日本國力強盛,為鼓勵人民多投資興業,銀行自然要蓋的雄偉,給人安全感,因此撐起銀行外觀的十三根希臘式列柱顯得氣勢磅礡,牆上的獅頭石雕則代表銀行權威。



十三根希臘列柱形成的長廊地板上有精緻的雕花圖案,華麗中不失莊重感。



日本勸業銀行以開墾、水利、土木及農業資金融通為主要業務,是當時唯一辦理不動產及拓殖金融的銀行。改組為台灣土地銀行後仍負責土地改革及農業金融等業務。內部大廳柱頭上的稻穗圖樣即代表這個銀行的精神。



三樓的古蹟修復常設展區陳列修復過程的部分建築物件及場景,像這個就是從原有建築物拆下的鳳凰雕飾板。



在展場中刻意保留了一些修復前的舊建物,像這一面牆壁,舊建物與新建物形成一幅有趣的圖畫。可惜的是缺乏足夠的文字說明,讓人難以體會其意涵,相當可惜。當然,如果有導覽人員介紹那就更棒了。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辜顯榮的故事

故事一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台灣難逃割讓的命運,台灣民主國亦在唐景崧潛離之後瓦解,當時台北城內亂兵、遊民四出騷擾劫掠,艋舺仕紳連袂至大稻埕鉅商李春生家中商議收拾混亂的方法。李春生認為台灣既已割讓日本,而日軍又已登陸,故可行之道,唯有促請該國軍隊早日前來鎮撫。請師的呈文雖然擬好,但因仕紳既害怕暴徒威脅到他們的生命與財產,又怕率先去迎接日軍,萬一清軍捲土重來,他們將前後失據,所以沒有人敢冒險去呈遞。此時艋舺雜貨店「瑞昌成」行號店主辜顯榮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前往基隆呈遞,促請日軍進城安民,維持秩序。在辜顯榮的導引下,日軍於515日(陽曆67日)凌晨輕易地進入台北城。當時依日軍沙盤推演,由基隆到台北至少要苦戰數十天,由於辜顯榮此一迎接日軍之舉,使得日軍得以不流血方式進佔台北。


辜顯榮在日治時代第一次被日人委以重任的角色是「台北保良局長」,當時他才三十一歲,後來他更創立保甲總局,在保甲內實施連坐法,共同阻止抗日軍的勢力,並組織壯丁團,以討伐抗日軍。1923年,以林獻堂為首所領導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正蓬勃發展之際,以辜顯榮為首組成所謂「公益會」,成為該運動的對抗團體。1924年更召開「有力者大會」,在東京各大報紙刊登廣告,指陳林獻堂等人領導的議會請願運動並非真正台人的意願,以對抗如火如荼的民族運動。從此,辜顯榮「漢奸」、「走狗」惡名昭彰。


由於辜顯榮對日本的各項措施極力配合,故順利取得種種特權事業,如鹽、糖、鴉片、樟腦等經營權,並積極從事土地開墾、金融事業等各項投資,使得辜顯榮的事業在日治時期達於巔峰,並為辜家累積了龐大的財富。


資料來源:陳郁秀編著、陳淳如註解,《台灣民主歌》(台南市:台灣史博館籌備處,2002)。司馬嘯青,《台灣五大家族(下)》(台北市:自立晚報,1987)。


 


故事二


辜顯榮原本是鹿港的雜貨商,當時居住在艋舺。中日之間簽署割讓台灣的協定,眼見日軍即將來台,全台灣民情鼎沸。當時的巡撫唐景崧被在台的外國人煽動,於台北成立共和政府,大張聲勢。然而日軍一進擊他隨即逃亡,台北城為官匪所劫掠,宛如人間地獄。


正當台北城民惶惑不安之時,艋舺仕紳乃聚集起來謀求解決之道,可是並沒結論,此時辜顯榮自告奮勇,一個人悄悄地帶著一支洋傘往基隆前進。日軍起初並不相信辜顯榮,認為他是間諜或土匪頭目,辜顯榮不禁悲從中來,熱淚盈眶,他說:「我之所以流淚,只不過是若不能盡速派軍隊的話,就無從拯救台北的災難。所以我希望在座者爭取時間,盡速派遣軍隊去台北。」最後,日軍在辜顯榮的帶領下,不費一兵一彈,即從從容容的進入了台北城。


日軍進入台北城後,並沒有盜匪持武器抵抗,然而有些盜匪潛入良民之間,伺機掠奪,良民受害者不少。辜顯榮乃與其他有志之士共謀對策,提出設立保良局的申請書。從當時的情勢看來,保良局實為上意下達、上情下達的最高機關;不僅帶給人民利益,在行政上也帶來種種方便。因此辜顯榮的功績得到讚賞,榮任台北保良總局長,總管台灣全島保良局之事務。


辜顯榮受到歷屆總督的信任,特別是受到兒玉、後藤二人的重用。他在總督府的庇護之下,經營種種事業,終於累積萬貫財富,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企業家。就其根源,一切都肇因於他當年冒死至基隆港的「橫濱丸」求見樺山總督。


資料來源: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辜顯榮傳》(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7


 


問題


1.         故事一與故事二所敘述的辜顯榮有何不同?


2.         如果歷史學家不會說謊,為何對同一個歷史人物所做的評價有所不同?


3.         你認為辜顯榮是個怎樣的人?請寫出你自己對辜顯榮的評價。



  • 留言者: H.Y.C.
  • Email: hyc6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2-11-25 12:04:00

第一題是比較真實的歷史,辜顯榮的確是漢奸。


第二題是辜漢奸家人為辜漢奸立傳遮羞,為辜漢奸塗脂抹粉,想來矇騙世人。 結果是越描越黑。


[版主回覆11/26/2012 12:30:28]

歷史人物的評價,會隨著書寫者的觀點與角度,而呈現完全不同的評價。







  • 留言者: 小刀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5-14 12:22:40

就陰謀論來說


1.可能是當權者想對辜家動手而造的勢,但是看辜家活的好好的,應該不是這樣。


2.可能是辜家派人散佈的的言論,企圖洗白。


[版主回覆05/18/2010 12:51:59]

歷史本就是一種解釋,不同的人會寫出不同的歷史。







  • 留言者: 小魚
  • Email: biach2558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4-06 19:52:16

1故事1可能是支持台灣民主國的思想,而故事2呢,應該比較支持辜顯榮這一邊。


2因為他們的立場不同,所以都有各自不同的解讀方式。


3我認為辜顯榮是ㄧ位聰明的人,既然他什麼事都做不了,也知道日軍遲早會攻入這裡,他就為自己的前途著想,所以我覺得他很聰明。(這個信箱不是我的,不要誤會)







  • 留言者: ㄚ庸
  • Email: simon6111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29 20:33:18
下面ㄉ是東湖國中709ㄉ27號大帥哥許建庸(比豬儒帥)
也是全東湖最帥ㄉ





  • 留言者: ㄚ庸
  • Email: simon6111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29 20:29:58

1.故事一我覺ㄉ辜XX是在為台人找想,如果他們開戰ㄉ話後果可能不堪設想,所以台人當然沒想這麼多啦,就都只會罵一些有ㄉ沒ㄉ有沒有真ㄉ去想過ㄚ!XXX


2.故事二我覺ㄉ辜XX做ㄉ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受日本人重視!(連我忌妒她ㄌ!噓!不要講出來!哈)


最後樊豬儒阿!


你也太不要臉ㄌㄅ


恁爸可是全東湖最帥ㄉ男人


你當然也是! 不過你是全東湖最醜ㄉ人妖


你別妄想贏ㄉ過我!


除非說我非非非非非常帥


其他ㄉ我都不想聽!!!







  • 留言者: 阿阮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3-21 21:18:29

1:第一則大家絕得辜顯榮是賣國賊,第二則是大家稱讚辜顯榮。


2:因為每個歷史學家的觀點都會不同,跟以前人對辜顯榮一樣,有人絕得是賣國賊,也有人是稱讚辜顯榮,所以因觀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想法。


3:我絕得他雖然讓日本軍進來台北城,被世人罵賣國賊,但他也是為了台北城與城內的居民著想,所以我絕得他很勇敢,讓日本軍進來,如果不讓日本軍進來。有可能台北城已經變成廢墟了, 也不會有現在的我們。


老師您好:


我是71129!







  • 留言者: 粗失 庛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3-20 22:18:06

 


在故事一的百姓都罵辜顯榮是 漢奸、走狗。但在故事二的百姓都支持辜顯榮。


 


因為每人的觀點都不同大家的故事就會不一樣。


 


因為他敢去請日軍進城。









  • 留言者: 佳佳
  • Email: chen860730@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20 16:55:18

1.第一篇李辜顯榮是一個漢奸.走狗,第二篇則是一個勇敢的人


2.因為每個人想法不同


3.他是一個很勇敢的人,竟然敢去迎接日本人


70711  陳佳琦


 







  • 留言者: 王姊
  • Email: kart20070608@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20 14:37:21

1.第一篇大家都說辜榮顯是漢奸.走狗,第二篇則說辜榮顯是大好人


2.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所以大家的故事也就會不一樣


3.辜榮顯為了台北城,而冒險自己去請日軍進來,也因為有他這個主動.積極的人,我們才能有現在


70702王岑嘉







  • 留言者: Anping Express
  • Email: aandl7799@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9 00:46:20

SORRY,誤闖了~~


只是路人丁而已~~


文不對題。請刪掉吧~~


[版主回覆03/19/2010 07:41:12]Don't worry.只是覺得我的學生寫不出這樣的東西。





  • 留言者: 701 吳育瑋
  • Email: stst92421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8 21:31:38

Q1: 故事一與故事二所敘述的辜顯榮有何不同


A:在故事一的百姓都罵辜顯榮是 漢奸走狗。但在故事二的百姓都支持辜顯榮。


Q2:如果歷史學家不會說謊,為何對同一個歷史人物所做的評價有所不同


A:因為每人的觀點都不同。


Q3:你認為辜顯榮是個怎樣的人請寫出你自己對辜顯榮的評價。


A:辜顯榮是個勇敢的人,因為他敢去請日軍進城。







  • 留言者: 小儒儒
  • Email: sacvot5043@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7 23:02:22

1.故事一我認為他比較像貼近台灣人的想法 我其實認為台灣人之所以叫他 (漢奸)(走狗)應該是他可以賣很多專屬的東西如鹽、糖、鴉片、樟腦等經營權  所以台灣人忌妒所以才罵他(漢奸)(走狗)吧  


故事二我覺得很像辜顯榮自己寫的XD 因為就很像炫耀自己做了大事拯救了台灣人


所以我認為只是寫的人角度不同而已 我們應該尊重不同人的想法才對


 


 


 


 


 


2我想大家寫的不同是應為 不同人寫的有人想法是這樣有人想法是那樣


我想其實只是想法不同 應為每個人寫出不一樣的事物觀點才能稱得上歷史ㄚ


 


 


 


 


3最後我認為辜顯榮這個人應該算的上好人 如果沒有他在台北城那裏一定會很亂


而且他很勇敢 敢去找日本那些人 但我其實認為他應該也有稍微料到幫日本人一定也有


一些獎勵  就我的角度看他有點心機重XD


但真的沒有他的話我認為台北城一定一下就荒廢了 以很多角度看辜顯榮還真是個英雄


 


 


 


 


 


我是七年九班最最最最


 



帥氣


 


英俊


 


瀟灑


 


聰明


 


伶俐的人


 



31號


 


 


 


 


 



樊昇儒


 



 


[版主回覆03/18/2010 07:51:45]讚!讚!讚!出乎意料的讚!小儒儒,你好有長進喔!果然帥氣、英俊、瀟灑、聰明加伶俐。





  • 留言者: 穿山楓
  • Email: mickey92051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7 20:30:43

1.故事一所敘述的辜顯榮是位全力配合日本而抵抗抗日軍的漢奸ˋ走狗


而故事二所敘述的辜顯榮則是位為台灣百姓著想的善心人


2.因為每個歷史學家去看一個歷史人物的角度會有所不同,如果是從當時台灣人的角度去看,或許會認為他是個出賣國家的大漢奸;而從日本人或者是當時遭受掠奪的無辜百姓來看,他可能是個為大家所著想的人。所以說,每個人去看同一件事物的角度都會有所不同,導致出現了對同一人的正負面評價,當然兩者所敘述的都沒有錯,只是觀點角度不同。


3.我認為辜顯榮不是位像第一則故事所敘述的大漢奸,而是為大家著想的人,他是被局勢所逼迫,才會到港口去帶領日本人以和平的方式進入台北城,不然台日雙方恐怕都將損失慘重,我實在是很佩服他的勇敢。而故事一所說的,他全力對抗抗日軍與許多民族運動,我認為他身為日人所重用的人,其實可以藉此在台日兩邊進行協調,以求雙贏的結果,而他的所作所為,我認為沒有到漢奸ˋ走狗這麼嚴重,他可能深知台人擊敗日人的機率實在很渺小,為了防止重大傷亡,而阻止了台灣的抗日行動。我個人對於他的評價是還好,說他是個幫助台灣的善人,好像只對一半,說他是個大漢奸,我覺得沒那麼嚴重,總之我十分欣賞他自告奮勇前往港口請日人進台北城的勇氣,換作是我,我可能早就夾著尾巴逃掉了。


我是七年九班34號


蔡承志~


謝謝老師耐心的把我的答案看完~~~


 


[版主回覆03/18/2010 07:53:37]第二題寫得很棒,第三題能寫出自己的想法很讚!看你的作業始終是個享受。





  • 留言者: Anping Express
  • Email: aandl7799@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7 16:38:45

   辜顯榮的 特質應該是造就他時勢造英雄的 天時


  依他的 學識,出身已及才華,不致於能有如此龐大的能耐,


 依當時的有勇有謀再加上年少就與<勞動階層>,碼頭地盤的


相處之道~~天時(時造英雄)   地利(艋舺地區結識得情局)


人和(中軍和日軍的橋梁)身段,口才,機智的社交手腕


加上智,仁,勇<<是辜顯榮~庇蔭子孫~榮華富貴的


基楚。


[版主回覆03/17/2010 23:00:47]Who are you?





  • 留言者: ★米琪菈~蕾格納絲♥
  • Email: vivian860722@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4 21:17:40

71004~


1.第一篇的辜顯榮被稱為惡名昭彰的''漢奸''和''走狗''跟第二篇完全不一樣,得到了很好的


稱讚!


2.從以前來說!得到這樣的情報已經算有所收穫了!關於''誤差''這點我個人不在意,因為多看一點故事反而很有趣啊


3.兩篇故事說的不一樣!但是''人性本善''嘛!他應該心機不重!而且他積極的率領軍隊來台!摁摁XD


[版主回覆03/15/2010 08:46:15]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看





  • 留言者: 好奇寶寶
  • Email: tiffany26335350@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4 21:08:09

1.第一篇辜顯榮明顯的比較偏向日本而獲得台灣的「漢奸」、「走狗」之稱


2.因為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定,所以要查以前的歷史人物就會有所誤差啊


3.他人還不錯而且他能非常的主動,有效率的帶領軍隊


我是71008


[版主回覆03/15/2010 08:26:53]你應該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 留言者: s920330
  • Email: s920330@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10-03-12 19:08:05

我是71013


1.第一篇辜顯榮顯較偏向日本.獲得台灣的「漢奸」、「走狗」之稱


2.應該是..畢竟都是歷史...若是從以前的情報查來...當然會是有所誤差


3.他...也算好了...沒有日本...也不會有現在的我們


也非常的主動.能率領軍隊


我覺得是還蠻不錯的~


[版主回覆03/15/2010 08:26:15]第二題應該可以再說得清楚些

霧社事件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台灣給日本,日人據台後大肆開發山地,掠奪資源,尤其日治初期,樟腦是台灣總督府的重要財源,故在理蕃初期,便以高壓討伐山胞歸順,再以武力徹底征服山地族人,奴役山胞勞力,以掠奪山地資源。


日本人對所謂「蕃地」的山地族人視為野蠻民族,為達到其政治撫育政策,隨時強行徵召勞役,稍一不從,便拳腳交加、鞭笞齊下,更以嚴苛懲罰拘留致死。理蕃警察濫用職權,姦淫擄掠和始亂終棄,處處對山地族人民族歧視、欺凌壓迫與肆虐蹂躪,山地族人的抗暴怒潮日益高漲,曾發起多次的抗日行動,其中以1930年的「霧社事件」最為著名。


莫那魯道是馬赫坡的頭目,見到族人遭日本人壓迫,內心充滿著無比的憤懣,加上他的妹妹遭日本警察始亂終棄,累積的不滿情緒終於被引爆開來。


1930107日,馬赫坡社有人結婚,村民興高采烈,於宴會上飲酒高歌,恰巧有一位日本警察吉村行經該社,莫那魯道的長子塔達歐莫那便熱情邀請他入席同歡,吉村卻嫌他手髒非但不入席,反而拿起手杖打他,塔達歐莫那忍無可忍,便與吉村扭打了起來,其他社人見狀紛紛趕來助陣。事後,莫那魯道特地準備了一罈美酒前去賠罪,卻被吉村拒絕,且揚言要加倍報復,不得善了。


到了此時,原住民蓄積已久的情緒升到最高點。莫那魯道連絡附近部落的頭目,共同提出抗日計畫。1027日,各社的勇士埋伏於正在霧社公學校舉行的聯合運動會,趁著開幕式時衝入會場,一時之間,血肉橫飛,約有一百三十餘位日本人遭到殺害,連小孩和女人都無法倖免。


日本政府知道後,立刻派兵鎮壓,使用大砲、飛機、甚至是國際禁用的毒瓦斯展開報復行動。然而剽悍不屈的原住民激烈抵抗,耗時五十餘日,方才壓制了原住民的怒吼,約有六、七百名原住民遇害。


台灣總督府對霧社事件的處理方式引起國際關注,致使台灣總督等相關人員遭到撤換,並迫使總督府重新檢討原住民的統治政策。日人為加強管理,將剩餘的298名生還者強制移居到北港溪與眉原溪交會處之川中島(今互助村清流部落)川中島位在北港溪上游區域,地形與氣候皆異於霧社原居地。抗日遺族匿居川中島後,時有瘧疾肆虐,抗日遺族陸續因疾病與水土不服而死,亦有因思念親人痛不欲生,因而自縊身亡。


資料來源:霧社事件七十周年紀念網站http://www.puli.com.tw/wushi/


 


問題


1.         在日本人的統治之下,原住民為何要起來反抗?請用自己的話說說看。


2.         引發霧社事件的導火線為何?


3.         霧社事件前後原住民的境遇有何改變?



  • 留言者: 月星
  • Email: j2695123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8 21:42:28

1.因為日本以武力征服原住民,並且以高壓討伐原住民歸順,然後又對他們拳腳相交、鞭笞齊下並且濫用職權,姦淫擄掠,還會始亂終棄,所以原住民才會忍不住而反抗!


2.因為日本警察把莫那魯道的妹妹始亂終棄,並且在馬赫波社那位日本警察吉村歧視原住民,而不去幫新娘和新郎祝福!


3.只有日本檢討原住民的統治政策,原住民的待遇並沒有改變!


我是71139


[版主回覆03/19/2010 07:46:11]ok





  • 留言者: 阿瑋
  • Email: a88113385@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8 19:48:07

1.         在日本人的統治之下,原住民為何要起來反抗?請用自己的話說說看。


A:因為日本人的態度與行為,讓日本人感到不滿,而且還處處刁難原住民,使得他們一起反抗,表現出心中的種種不滿。



2.         引發霧社事件的導火線為何?


A:因為日本人的察濫用職權,姦淫擄掠和始亂終棄,處處對山地族人民族歧視、欺凌壓迫與肆虐蹂躪,外加莫那魯道的妹妹也被日本警察始亂終棄,加上他的兒子邀請日本警察吉村共襄盛舉,結果是讓臉貼冷屁股,導致霧社事件一觸即發。


3.         霧社事件前後原住民的境遇有何改變?


A:沒有太大的改變,事件前日本人是十分的歧視,事後更加不會放過,因為這一件事讓國際注意到這件事,不過原住民也是一樣死傷慘重,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707 39 葉庭瑋



[版主回覆03/19/2010 07:44:22]很清楚,good。





  • 留言者: 培根
  • Email: Patrick4021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3-15 21:10:15

1.因為日本警察實在太蠻橫ㄌ


2.吉村揚言要報復ㄉ時候


3.沒有太大ㄉ改變


(70737黃沛恆)


[版主回覆03/18/2010 07:56:53]我認為你應該可以更清楚的寫出自己的想法。





  • 留言者: 小豬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3-15 20:38:45

A1:因為日本對台灣予取予求,且讓原住民背負沉重勞役擔子、脅迫原住民歸順日本天皇,因此他們才會起來反抗。


A2:因為莫那魯道的妹妹被始終亂棄加上他兒子好心邀吉村共同致福新人卻遭受侮辱,便是霧社事件的導火線。


A3:並無任何明顯改變,只有這場事件遭到國際矚目使日本自我檢討,但後因霧社居民一一死亡,所以並無影響到其他原住民的境遇。                                 70704朱純慧


[版主回覆03/18/2010 07:56:03]簡潔明瞭。

台灣民主歌(節錄)

五月初五到臺灣,基隆不倚佔塊冤。卜拍后斗恰眷串,來看城池百丈高。


五月初五日,日本軍艦抵達台灣,不進佔基隆,卻在外海徘徊觀望。因為基隆有大砲防守,攻堅不易,所以從基隆的後方,防禦薄弱的澳底登陸,再從三貂嶺居高臨下進攻基隆,較有道理。


一日戰船直直到,山頂个兵亂抄抄。來討救兵全無到,各人心肝想著走。


日本戰船接二連三的來到,澳底的駐兵一時兵荒馬亂,急忙向台北討救兵,但是救兵並未來到,大家都急著想逃跑。


初六日本扒上山,官兵被伊一直趕。來報基隆海防官,被伊死有一半。


初六日本攻上三貂嶺,台灣民主國的官兵一路潰敗奔逃。(從日軍登陸澳底到三貂嶺失陷,其實各地守軍並未奮力抵抗,「死有一半」之說乃誇飾法)。


粵底上山一陣,無宜敗兵來即謹。金山个人知行情,百姓搬走當一面。


從日軍登陸澳底到攻上三貂嶺,兩軍交戰了一陣,沒想到兵敗如山倒,眼看澳底、三貂嶺等地相繼失陷,九份及金瓜石一帶的百姓知道情況不妙,一面倒的全部逃走。


初七來到金仔山,看著金空真有盤。日本一時想心肝,通山百姓一直趕。


初七日軍攻抵九份,看到金礦坑非常有價值,一時之間想把整個山上的百姓都趕走,好坐擁金山。(這只是吟唱者憑想像編造的情節,史冊未見記載。)


初八番兵一直到,想卜來打基隆頭。百姓个人想不到,想卜撫臺來做頭。


日軍接連來到,準備進攻基隆,老百姓想不到日軍來得這麼快,希望唐景崧前往八堵督戰。(但唐景崧認為大勢已去,並未接受他們的建議。)


初九到基隆山,八堵添兵卜去趕。撫臺一時想心肝,想卜抽兵恰有盤。


初九日軍攻到九份與金瓜石之間的基隆山,唐景崧急調援軍前往八堵救援,這時他心中已暗自打算,認為抽兵撤退才是上策。


初十基隆陳大鏡,第一反背廣東兵。撫臺卜走塊想正,害死官員真不明。


初十日軍進犯基隆,臺日交鋒,砲聲隆隆,唐景崧親信的廣東兵普遍缺乏戰鬥意志,一戰即潰,甚至在兵敗之後,還四處亂殺亂搶。唐景崧只想逃走,冤枉害死許多文武官員。


城內火車直直,卜去基隆甲伊。也無邰須三五擺,透冥抽兵走落來。


台北城內以火車運送援兵至基隆作戰,並未戰敗就急急調兵回來。(當唐景崧接獲軍情緊急的報告後,立刻命令護衛營指揮黃義德帶兵前往位於獅球嶺、台北間的八堵阻止日軍的挺進。黃義德雖率兵去了八堵,一聽說基隆失陷的謠傳,也不詳加查證,未讓士兵下火車就又回來台北,並向唐景崧詐稱獅球嶺已經陷落,八堵正下大雨無法紮營;更有甚者,黃義德為了怕唐景崧責怪,還欺騙唐景崧說:日軍懸賞六十萬兩要取民主國總統的腦袋,為了唐景崧的安全,他不得不先回來報告。)


撫臺用計卜返到,透冥衙內放火。城內庫銀八百號,並無頭人通伐落。


撫台打算返回故鄉,在衙門內放火以便趁亂逃跑。城內庫銀很多,卻無人來處置。


撫臺逃走十二冥,路漢欣喜著半天。城內庫銀下鄭鄭,哪有福氣驚無錢。


五月十二日唐景崧攜眷由親信多人護衛,趁夜逃亡。聽到巡撫逃走的消息,地痞流氓雀躍不已,因為可以趁機大撈一票。唐景崧急著逃跑,府衙裡裝滿著他來不及帶走的財物,只要是有福氣的人,還怕沒錢拿嗎?(只要你敢搶,還怕搶不到錢嗎?)


一日無君天下亂,一時中間全變款。番船未來人就斷,乞丐路漢多得權。


城內一天沒有統治者,就全變個樣子。日軍尚未進城,城裡的匪類就先起來做亂,而得權者多屬乞丐、羅漢腳之徒。


十三城內全振動,亦無一個是好人。軍兵一時如蔥蔥,並無一個是頭人。


五月十三日唐景崧遁逃的消息傳開,全城騷動,潰兵、遊民四出劫掠,沒一個好人。軍隊一時之間群龍無首,找不到領導人。


說到敗兵个代志,圭良有物無人遲。眾人苦走不得到,錢銀恰多是卜年。


兵敗之後,基隆的人急著逃命,當時有東西也沒人要,大家巴不得趕快逃走,就算是再多錢,又有什麼用呢?


營盤府縣外江人,河南安徽配廣東。城內官兵走空空,通庄卜搶外江人。


當時在營盤府縣的大小文武官員都是來自河南、安徽、廣東等地的外地人,城內的官兵都逃走之後,這些平日享盡特權的外地人成了被搶的主要目標。


圭裝富戶真存長,番仔未來先禁庄。盡驚土匪个亂穿,雖時買料造隘門。


有錢的大戶人家已做長遠的打算,在日本人還沒來之前就關起庄門禁止閒雜人等進出。害怕土匪四處亂竄,就買來材料在庄子的出入口建造隘門。


撫臺逃走過別省,庄中賊馬五路興。手帶短刀手夯銃,乎伊搶去真不明。


撫臺已經逃走了,城中盜賊四起,土匪手中拿著短刀和槍,若是遭搶了實在是真冤枉。


通庄土匪葉葉是,天地卜變做一時。正人打羅夯家司,囝仔大小驚半死。


一時之間天地全變了樣,四處都有土匪。為了保衛家鄉,大家敲鑼打鼓,拿起家中的武器,準備抵抗到處亂搶的土匪,孩子們都嚇得半死。


冥日亂搶搬不盡,眾庄塊搶真可人。鋪戶相議卜立稟,去請日本來安民。


土匪不分白日黑夜的亂搶,百姓被搶了實在很可憐。商人互相討論之後決定請求日本人入城安民,維持秩序。


日本來到雖時淨,驚了人家有住兵。卜去巡查手夯統,一間看了過別間。十二安民水返腳,街頭巷尾佔塊查。


日本人來了之後社會回復平靜,因為害怕百姓家裡窩藏抗日士兵,手上拿著槍逐間巡查,一直巡查到水返腳。


 


問題


1.         在這一段台灣民主歌當中敘述了什麼故事?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         聽完這一段台灣民主歌,你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