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19年(1893)林文欽考中恩科舉人,中舉之後,為娛養母親羅太夫人,乃於霧峰山麓興築"萊園",取老萊子彩衣娛親之義,日治時期林獻堂繼續擴建。萊園與新竹林占梅的潛園、鄭用錫的北闊園、板橋林本源邸園號稱台灣四大名園,萊園講究人工與自然的巧妙結合,讓萊園獨樹一格,其中"萊園雨霽"更成為台中十二勝景之一。
在林文欽創建時期,整個園景與後面的火焰山九九山峰連成一片,沒有任何界限。所以萊園早期的範圍大小就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大可三十畝,合山計之可百畝。萊園搗衣澗引山泉水,順著地勢蜿蜒到達五桂樓的小習池畔,造就園內無數個景緻。這種巧妙的配合天然地貌的利用與改造,配合園景與大自然環境的一氣呵成,可謂達到"因地制宜"與"巧於因借"的自然山水園林特色。
至林獻堂擴建時期,將整個園景逐漸縮小到萬梅崦下,萊園與九九山峰的連結被切斷,整個園景的界線開始被勾畫出來。
萊園園門及木棉橋。原為四方亭形式,1921年改建為現今所見的巴洛克式園門。林幼春在園門上題有"自題五柳先生傳,任指孤山處士家"一副對聯,意指萊園主人效法古代陶淵明及林和靖等人的隱士精神,淡泊名利,高風亮節,不為五斗米折腰。
木棉橋於1930年原木橋改建為水泥橋,因橋畔種有木棉樹而得名。
搗衣澗。萊園溪發源於火燄山九九山峰,蜿蜒流過萊園,往昔婦女就地洗衣服,拿著木棒,和著河泥與茶渣一起搗衣,達到清潔效果,故稱為搗衣澗。
門上題有"萊園"二字。
九二一大地震毀掉了霧峰林宅七成以上的建築組群,萊園入口亦崩塌只剩下這個屋頂,目前將之放在園內,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
飛觴醉月亭與虹橋。飛觴醉月亭建於荔枝島上,本為梨園表演的戲台,三面有牆,每逢春秋佳日梨園子弟在此演戲娛親。羅太夫人逝世後,1936年林獻堂將之改建為四面透空的格局,作為文人雅士聚會、把酒論詩詞之處,並引詩仙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之"飛觴而醉月"一詞,得名"飛觴醉月亭"。當年櫟社文人在此飲酒賞月,吟詩作對,杯觥交錯之際,分不清是人醉了,還是月醉了?
虹橋為後來增建,原本至荔枝島並無連接橋樑,只有依賴小船,輕舟渡過微皺的池水,駛入美景,相當詩情畫意。
九二一大地震後,飛觴醉月亭由林家後人自行出資修復,成為霧峰林宅中最早修復的建物。
五桂樓殘跡。五桂樓前植有五棵桂樹,代表霧峰林家頂厝的五位堂兄弟:紀堂、烈堂、獻堂、澄堂、階堂,希望他們能富貴騰達,故名為五桂樓。屋身為二層樓構造,為羅太夫人起居之所,陽台為觀戲之處。五桂樓於1906年建築完成,常有櫟社騷人墨客在此吟詩作對,梁啟超曾走訪霧峰林家與林獻堂共商國家大事時,在此居住五天,並親為萊園提了十二首詩,稱為"萊園雜詠"。(梁啟超的真跡目前在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展出至2月28日,見:蔣渭水行跡導覽(下)一文)
九二一大地震後,五桂樓只剩下三堵斷垣殘壁,十年來一直未能重建,目前已爭取到重建許可,期待五桂樓的昔日風華得以重現。
林氏祖塋。建於萊園山弧形小丘的向陽坡上,於大正10年(1921)興建,墓塚中間是17世的林母羅太夫人,左右為19世,左為林獻堂夫婦,右為林階堂夫婦。
古墓占地廣闊,墓園以西式水泥洗石子為主要建材,墓碑為泉州石材,旁邊有兩頭鎮墓用的石獅及拱墓的石象泥塑,所有雕刻如木雕般細緻。
鎮墓的石獅。
石象及燈。燈有指引之意,燈的發音(台語)亦有添丁之意。
古墓兩側的石椅上有櫟社詩人的詩文,這是林幼春所題。
石頭公。位於林氏祖塋步道旁的巨卵石,紋路貌似長者慈顏彷彿自然天成,是林家祖塋的后土,也可能是為了紀念霧峰林家的開台祖林石。
在慈祥和藹的老人臉部紋路中,隱含了"后土"二字。
萊園目前與明台中學合而為一。明台中學的前身是"一新會"、"一新義塾",1932年由林獻堂及其子林攀龍所創立,以"萊園一家、互相扶助"八字箴言訓勉後進。1949年正式成立"私立萊園高級中學",林獻堂為首任董事長,林攀龍任校長,幾經改制、轉型,於1979年遷入萊園。萊園中學的遷入使得部分古蹟遭到破壞及移動,當時曾引起一些爭議,但是林家後人卻認為"寓學校於古蹟"是最好的利用古蹟方式,使之成為台灣難得一見的古蹟與學校相結合的典範。
寓學校於古蹟之中。
櫟社成立於1902年,為台灣改隸後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詩社之一,其首倡者乃霧峰下厝林家之林癡仙和林幼春叔侄,二人極負詩名,有大阮小阮之稱。櫟社之名乃林癡仙所取,他說:「吾學非世用,是謂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櫟社為一遺民集團,在日治時期是無用之人,故以無用之木的櫟命名,內心實無限淒涼。但無奈中仍企圖苟延一線生機,維繫傳統文化,詩社正符當時仕紳之需要。其活動主要為以詩會友,互相唱和,既可淬煉詩文,又可聊慰故國之思。1921年,積極從事民族運動的林獻堂等人加入櫟社後,帶入濃厚的政治色彩,同時也是歷史最為風光且最為昌盛的年代。大家歡慶二十週年,並塑造此碑以為紀念,此碑被譽為全台灣最美麗的水泥雕塑碑。
感謝山水人文學會的吳智慶老師辦理這次活動,使我能夠親自造訪霧峰林家,完成多年來的心願。也感謝明台中學的彭永康老師,他專業而詳盡的解說使我獲益良多。
- 留言者: 瑚璉腳
- Email: fmt6688@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02-28 00: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