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沈葆楨的在台防務:恆春古城


恆春古名"瑯嶠"或"琅嶠","琅嶠"是地名,也是當地原住民的族名。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犯台灣,琅嶠遭受攻擊。沈葆楨抵台之後,積極籌辦台灣的各項防務。光緒元年,沈葆楨奏准在琅嶠築城設縣,並更名為"恆春",取此地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之意。恆春古城為台灣現存古城中較為完整的城池,其建造直接受日本侵犯台灣的影響,也促使清廷對台灣的積極建設,城池的保存就是做為這段歷史的實證。



南門最容易被發現,因為它位於重要的交通路口。



歷經戰亂、地震等災害,恆春城的四個城門仍能保存下來,現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從東門可以爬上城牆,城牆修建完成後可連接至北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