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我帶著女兒參加蔣渭水大稻埕行跡導覽。來到集合地點寧夏路89號,因為早已上網查過資料,所以對於在分局樓下集合並不意外,但是心裡一直擔心,這樣的活動到底會有多少人參加。到達時左右張望一下,只有我和女兒兩個人,我還和女兒開玩笑說:等一下說不定只有我們兩個人和導覽老師喔!真是想太多了,其實當天有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和元培的學生團體報名參加,人數多到必須分成兩團做導覽。慶幸的是,我們跟到人數較少的台北教大那一團,可以清楚的聽到老師的解說,愉快而充實的行程就此展開。
市定古蹟大同分局在1860年代就是綠營所在地,日治時期是台北北警察署所在地,原為木結構建築,蔣渭水曾多次拘禁於此。今之建物改建完工於1933年,是目前台北市僅存的30年代警署建築,未來這棟頗有歷史意涵的建築物將設為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在大同分局內目前裡面還保留有當年所建的拘留室及水牢,老師說深達120公分的水牢讓犯人僅能露出頭部,是極其殘酷的刑罰。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早上水牢會對外開放參觀,這個時間我是不可能到場參觀的,只能期待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落成之後再來參觀了。
1930年代北署修建時使用了從台北城拆下來的石塊,目前這段圍牆仍保留著。
這樣的紅磚建築應是1920年代的建物。
國防色的防空磚、三立窗是大稻埕舊有建築的特色。
1930-40年代所使用的國防色防空磚實因應戰爭的需要,讓空中的敵機不易看清地面上的建築物。
這就是國防色的防空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