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

此人懷中揣著信函,站在鼓樓旁路邊,雙眼凝視街道盡頭,這條路穿越長安城,綿延三里,直抵警衛森嚴的西門。…近正午,岳鍾琪的座轎在轎夫、侍從簇擁下,循西街打道回衙署。此人不等岳鍾琪行至鼓樓,便奔到街上,手裡揮舞著信函,朝著岳將軍的隊伍撲去。岳鍾琪的隨從不假思索,喝叱此人站住,並把岳將軍的座轎團團圍住,不讓他再靠近。


一個精彩的故事就此展開,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一個景仰司馬遷的著名中國近現代史專家,擅長以游移於歷史與小說之間的筆法書寫,儘管佈局奇絕,但是他在史料的運用仍然謹守專業歷史學者的分寸。以這本書而言,史景遷以《大義覺迷錄》的內容為經,輔以大量的奏摺、《起居注》、《清實錄》等一手史料,復參酌各家說法。譯者溫洽溢說:「只見史景遷在龐大的資料交織下穿針引線,不能違逆資料,又要營造氣氛,維持敘述張力,這正是史景遷過人之處。」


藉由曾靜一案,雍正下令編撰《大義覺迷錄》,並「通令頒布天下各府州縣遠鄉僻壤」,以澄清即位以來種種流言,並清理異議。雍正此舉卻引起天下人競相窺視宮廷鬥爭,乾隆即位後,為求補救,將《大義覺迷錄》一書列為禁燬之類,從此消聲匿跡,只有少數或私藏民間,或流至東瀛。史景遷的這本書說的就是《大義覺迷錄》這本奇書形成、流傳、禁燬的過程。


正如史景遷所言:「或許可以說,這兩位皇帝都錯了。一個皇帝以為向天下人說明對他不利的傳言,便可讓流言不攻自破,因為眼睛雪亮的後代會尊敬他。但是他的子民卻記得了謠言,而忘了皇帝的苦心。另一位皇帝卻以為把書毀掉,便能告慰父皇在天之靈。而他的子民卻以為他之所以想毀去此書,就是因為書中內容乃真有其事。」


這種種紛擾,就只因為在湖南安仁縣的路旁有個不起眼的私塾;這一切,就只因為他喚了個人,差他往另一條路上,長途跋涉,懷裡揣著封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