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雍正系列之五:卓然政績

雍正盛年登極,年富力強,學識廣博,閱歷豐富,剛毅果決,頗有作為,在位僅短短十三年,其最主要的特點是「改革」,可以說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六點:


1.         整頓吏治:康熙晚年,身患中風,標榜寬仁,吏治鬆弛,貪污腐敗,已然成風。雍正元年正月,他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地連續頒布十一道諭旨,訓諭各級文武官員不許暗通賄絡、不許虧空庫錢。這一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達數十人,其中有許多是三品以上大員。與曹雪芹家是親戚的蘇州織造李煦,也因為經濟虧空而被革職抄家。


2.         密摺制度:密摺運轉處理程序,因「閣臣不得與聞」,而避開閣臣干預,皇帝可通過密摺直接與官員對話,特別是官員之間互相告密、互相監督,強化了皇帝專制權力。


3.         設軍機處:雍正創設軍機處,作為輔助皇帝決策與行政的機構。軍機處的設立,標誌著皇權專制走向極端,使清朝皇帝乾剛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許臣下阻撓旨意。


4.         改土歸流:革除雲、貴、粵、桂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土司制度,改派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管理,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促進了這些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步。


5.         攤丁入地:康熙五十年後,實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但此前出生的人丁還要繳納丁銀。雍正推行丁銀攤入地畝,這項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從法律上取消了人頭稅,減輕了貧窮無地者的負擔。


6.         廢除賤籍:賤籍就是不屬士、農、工、商的「賤民」,世代相傳,不得改變。他們不能讀書科舉,也不能做官。雍正命令將賤民除籍,開豁為民,編入正戶。


勤政,是雍正區別於其他帝王的一個顯著特徵。綜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像雍正一樣勤政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在位期間,自詡「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僅以朱批奏摺而言,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摺35000餘件、滿文奏摺6600餘件,共有41600餘件,他在位12年零8個月,實際約4247天,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多在夜間,親筆朱批,不假手於他人,有的奏摺上的批語竟有1000多字。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處於承上啟下的歷史時期。雍正既繼承了康熙大帝的歷史遺產,又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他既為乾隆強盛奠下了根基,又為乾隆繁盛準備了條件。


資料來源: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台北市:聯經,20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