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雍正系列之三:改詔篡位?

關於雍正的繼位,有三種說法:遺詔繼位說、改詔篡位說和無詔奪位說。


第一,遺詔繼位說。持此說者認為有《康熙遺詔》為證。《康熙遺詔》今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上面寫著:「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第二,改詔篡位說。持此說者認為所謂《康熙遺詔》是偽造的。康熙剛死,就傳出雍正黨人將康熙遺囑「傳位十四子」,篡改作「傳位于四子」的說法,但這純屬傳聞,不為史實。因為如果康熙帝真有這樣的遺囑,那麼:


其一,傳位給誰,應用「於」字,但「於」、「于」在清代並不通用;


其二,當時行文規範是「皇某子」,「于」與「四」之間隔了一個「皇」字,很難改;


其三,滿文為清朝的國書,如此重要的遺旨應同時以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滿文又豈能改「十」為「于」?


第三,無詔奪位說。持此說者認為:雍正登極是因為他在皇位爭奪爭取得了勝利。這場皇位爭奪鬥爭,或明或暗,或隱或顯,前前後後,四十多年。結果,皇太子黨失敗,皇八阿哥黨也失敗,皇四阿哥黨勝利。


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取,還是逆取?二百多年來,既是學術界激烈爭議的問題,也是演藝界火爆炒作的題目。馮爾康認為胤禛能在角逐中贏得勝利,有其原因。他的精明、務實而又嚴格的政治觀點和作風,會取得一部份人的支持,康熙也未嘗不因此而欣賞他、取中他,此其一。其二,他善於耍兩面派手法,從而欺騙了對手和他的父皇,使政敵不以他為意,不集中力量對付他,他從而輕巧地取得了成功。第三,他有一個集團,在關鍵時候用上了力。步軍統領隆科多,統轄八旗步軍武營,約有二萬名官兵,掌管京城內九門管鑰,由他幫助順利的控制了京城的治安和局勢,使反對派不能發動事變。川陝總督年羹堯控制內地與西北前線的連繫,發揮了震懾胤禎(皇十四子)、穩定西北局勢的作用。有了朝內外的一批骨幹和擁護者,胤禛順順當當地坐穩了龍庭。


資料來源:馮爾康,《雍正傳》(台北市:台灣商務,1992)。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台北市:聯經,20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