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溥儀—復辟的渴望

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五日,馮玉祥的國民軍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之後經過一番籌劃進入日本公使館。


我在日本使館,有幾次由於好奇,在深夜帶上一兩名隨侍,騎自行車外遊。有一次我騎到紫禁城外的筒子河邊上,望著角樓和城堞的輪廓,想起了我剛離開不久的養心殿和乾清宮,想起了我的寶座和明黃色的一切,復仇和復辟的慾望一起湧到我的心頭,不由得心如火燒。我的眼睛噙著淚水,心裡發下誓願,將來必以一個勝利的君王的姿態,就像第一代祖先那樣,重新回到這裡來。「再見!」我低低地說了這兩個雙關含意的字,然後跳上車子疾駛而去…


已成年的溥儀不再完全受王公、遺老們的左右,他開始依照自己的想法籌畫復辟之路。他把希望放在聯絡、收買軍閥方面,這其中不知花了多少錢,送了多少珠寶玉器。1928年發生了孫殿英東陵盜墓事件,將他的復辟渴望推上高峰。


東陵在河北省遵化縣的馬蘭峪,是乾隆和西太后的陵寢。孫殿英是一個賭棍和販毒出身的流氓軍人,在張宗昌部當過師長、軍長。1927年孫受蔣介石的改編,任41軍軍長。1928年,孫率部到薊縣、馬蘭峪一帶,進行了有計畫的盜墓。他預先貼出布告,說是要舉行軍事演習,封鎖了附近的交通,然後由他的工兵營營長顓孫子瑜帶兵挖掘,用三個夜晚的時間,把乾隆和慈禧的殉葬財寶,搜羅一空。


我聽到東陵守護大臣報告了孫殿英盜掘東陵的慈禧墓內寶物受到的刺激,比我自己被驅逐出宮時還嚴重。宗室和遺老們全激動請來了。…不論是哪一派的,不論已經消沉的和沒有消沉的,紛紛趕到我這裡,表示了對蔣介石軍隊的憤慨。各地遺老也紛紛寄來重修祖陵的費用。在這些人的建議和安排下,張園裡擺上了乾隆、慈禧的靈位和香案祭席,就像辦喪事一樣,每天舉行三次祭奠,遺老遺少們絡繹不絕地來行禮叩拜,痛哭流涕。清室和遺老們分別向蔣介石和平津衛戍司令閻錫山以及各報館發出通電,要求懲辦孫殿英,要求當局賠修陵墓。張園的靈堂決定要擺到陵墓修復為止。


起初,蔣介石政府的反應還好,下令給閻錫山查辦此事。孫殿英派到北平來的一個師長被閻錫山扣下了。隨後不久,消息傳來,說被扣的師長被釋放,蔣介石決定不追究了。又傳說孫殿英給蔣介石新婚的夫人宋美齡送去了一批贓品,慈禧鳳冠上的珠子成了宋美齡鞋子上的飾物。我心裡燃起了無比的仇恨怒火,走到陰森森的靈堂前,當著滿臉鼻涕眼淚的宗室人等,向著空中發了誓言:「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


我此時想起溥偉到天津和我第一次見面時說的:「有溥偉在,大清就一定不會亡!」我也發誓說:「有我在,大清就不會亡!」


我的復辟、復仇的思想,這時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


摘自: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台北:遠景,198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