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竹林七賢

中國自東漢末年以降,由於朝綱不振,外戚、宦官相互傾軋,政治日趨腐敗,知識分子受到迫害,連連發生了幾次黨錮之禍;接著又有董卓之亂,使得天下動盪不安,戰爭連年。魏晉南北朝時期,篡國竊位,習以為常,戰事不斷。在這段期間,由於時局不穩,政治黑暗,民生塗炭,於是有不少人士,抱著「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消極避世態度,退隱山林,不是不問世事,便是喝酒佯狂、裝瘋賣傻,以求自全,彼此互相影響,慢慢形成一股風氣。


兩漢四百多年的儒學、經學教化,到了東漢已達高峰,但是物極必反,東漢晚期儒學經典的研究已大不如前。再加上東漢末年,幾次的黨錮之禍,不少儒生遭到戕害,儒學逐漸中衰,漸被玄學的思潮所取代。魏晉南北朝時期,老莊學說再度興盛,佛學也在中國社會占有一席之地,這些都成為玄學的重要內涵。


魏晉玄學始於魏初的何晏、王弼,盛行於竹林七賢。當時有清談名士山濤、嵇康、阮籍、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喜愛聚會竹林中談辯玄理,時人稱為「竹林七賢」。


山濤:山濤隱居,行事低調,生活嚴謹,不同於其他「七賢」言行放蕩。他到了四十歲才出仕為官。有一次,袁毅因貪汙遭查辦,官吏在袁家搜出一本簿子,上頭把接受賄賂的對象,記載得一清二楚,山濤也名列其中。山濤被押回朝後,表示對方用以賄賂的一百斤絲,原封不動存放在閣樓。官府搜查之後,果然看到一百斤絲已蒙積四年的灰塵,這才被他嚴守清廉的精神所感動。山濤是個有才能且精明的政治家,雖然年輕時崇尚老莊思想,加入竹林七賢,但在本質上,卻不是個浪漫的文學家或忘情的思想家,而是謹守世俗禮法的彬彬君子。


嵇康:天才特高,儀表非凡,身長七尺八寸,讀的書不少,具有清風明月的襟懷和仙風道骨的風采。愛好自然,精於道家思想;講求休養服食,故常入山採藥。與竹林朋友阮籍、劉伶都愛喝酒。因為窮,以打鐵維生。院子裏有一株大柳樹,他用水把它圍起來,跟朋友向秀在樹下打鐵。閒時彈琴賦詩,悠然自得。如果上山採藥,常陶醉在大自然中流連忘返,竟因此而被人視為神仙。竹林七賢中的山濤、王戎後來都離開竹林,做了大官。山濤曾因年老,薦嵇康自代;嵇康便寫了封信去,不惜和山濤絕交。後因嫉惡如仇,得罪權貴,被司馬昭所殺。


阮籍:他博覽群籍,尤好老莊,有時閉門讀書,連續幾個月足不出戶;有時遊覽山水,流連數日而忘歸,迷路就放聲大哭,高興時手舞足蹈。阮籍本有濟世之志,可惜處於魏晉之際,天下多有變故,名士鮮能兼顧性命與志向。因此他不問世事,經常喝得爛醉如泥。有一次,司馬昭為自己的兒子司馬炎求婚於阮籍之女,阮籍竟讓自己醉上六十日,以無法跟對方說話婉拒這門婚事。司馬昭為此感到不快,便暗中派鍾會詢問阮籍對國事的看法,想藉此安個罪名陷害他,可是阮籍每每故意喝醉,讓司馬昭找不到藉口可以殺他。阮籍崇尚老莊,採恣意放縱的生活態度,反對司馬氏虛偽的名教禮法。阮籍服母喪時,嵇康的哥哥嵇喜前來致哀,因其在朝為官,是阮籍眼中的禮法之士,他便不顧守喪期間應有的禮節,給了嵇喜一個大白眼;後來嵇康帶酒挟琴而來,阮籍非常高興,馬上由白眼轉為青眼,由此看出他言行坦率、毫不遮掩。


向秀:他不像其他七賢耽溺飲酒、放任自適,而選擇過平凡安適的生活。崇尚老莊思想,作品《莊子注》超越了舊有諸家的注解,極富獨創性,他以此贏得呂安「莊周尚未死」的驚嘆!嵇康、向秀與呂安皆居於山陽附近,以田園工作所得維生,空閒時則相攜遊於原野,自由自在培養浩然之氣,雖然三人性格迥異,但不因此阻礙交情,反倒因個性上的互補結為知己。


劉伶:身高約一百四十五公分,其貌不揚,且放浪形骸,不修邊幅。這樣的外型,在魏晉尚美的風氣下,顯然不討喜。但是他心胸礦達,依然逍遙自適。此外,劉伶聰敏有才學,雖然沉迷杯中物,不以寫作為志,但是僅一篇〈酒德訟〉就被收入《文選》,成為千古佳作,足見其文采出眾。劉伶在歌頌酒德之餘,暗暗諷刺了當時虛偽的禮教之士。即使有心人士欲追究,亦可以文章所言皆為醉話而推拖。這種寫作手法不但能讓他盡情嘲諷,表現超然的人生態度,還能全身而退,得以壽終。


阮咸:是阮籍的姪兒,合稱「大小阮」。兩人雖有長幼之別,相處卻不拘禮法,常一同參與七賢的聚會。潛移默化,使其性情和處事風格與叔父極為相似。阮咸也是七賢中酒癮很大的一個。某次宗親聚會,大家圍坐相向,痛快暢飲。阮咸不用普通的杯子乘酒,而是靠著酒甕直接喝,姿態更顯狂放。當時,有一群豬也湊上來喝酒,阮咸不但沒把豬趕走,還只濾掉表面的酒水,就繼續喝。可見他心中沒有物我之別,看似率性而為,實則蘊含老莊涵養,並非只有狂態。阮咸精通音律,對音樂有神解,又擅彈琵琶,以此怡情養性。雖然遭忌被貶,卻也因此留名樂史,備受後人推崇。順心而為,無所顧忌,種種驚世駭俗的言行,常被解讀為蔑視禮法。雖然曾獲山濤、郭奕等人賞識,晉武帝卻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予重用。或許,種種狂態只是他將老莊哲理融入生活,以最自然的方式,直接表現。


王戎:是竹林七賢中年紀最輕的。年幼聰穎,悟性頗高,被稱為「神童」,神采清秀,視日不眩。王戎出身世家大族,少了思想家與文學家的氣質風度,懷抱世俗官宦之志。他在浮浮沉沉的宦海中,多次化險為夷,升到司徒的貴顯地位。但綜觀其一生,雖官運亨通,位高爵顯,且身負國家重任,卻對朝政一無貢獻。往昔的政治抱負,在能一顯身手時,卻一味避禍,而無法有所作為,令人惋惜。就竹林七賢而言,王戎多少有愧於一個「賢」字。


資料來源:李威熊主編,《魏晉玄學家的故事》(台北市:麥田出版,2004


 


問題


1.          用幾句話「綜合描述」你在文章中看到的竹林七賢是怎樣的人物。


2.          是什麼原因使得魏晉時期的知識份子與其他時代不同?請你說說看。


3.          竹林七賢當中你最欣賞哪一位?請說明原因。



  • 留言者: justgoodidea
  • Email: gn00056264@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2-10-17 23:44:52
作者應該是李威「熊」教授
[版主回覆10/18/2012 12:40:57]感謝提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