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長路漫漫:非洲童兵回憶錄》

我們還要面對死亡多少次,才能找到避風港?


 


《長路漫漫》是一個發生在二十世紀末的真實故事,作者伊實美.畢亞來自西非的小國獅子山,十二歲的他在一次離家之後,就因為戰爭再也無法與家人團圓。「我們本來打算隔天就回家,所以沒有跟家人道別,也沒有告訴任何人我們要去哪裡。我們不知道的是,這次一離家,就再也回不去了。」


與家人失散的伊實美不僅必須躲避匪軍的追擊,還必須忍受村民的懷疑,想辦法讓自己在戰爭當中生存下去。「除了在溪邊停下來喝水,我不眠不休走了整整兩天。我感覺好像有人在後面追著我,常被自己的影子嚇得狂奔好幾公里。周遭的一切都令人感覺殘暴詭異,似乎連空氣都想攻擊我、折斷我的脖子一樣。我知道自己很餓,卻沒有食慾,也沒有力氣覓食。我經過了好幾個被燒毀的村落,只有男女老幼的死屍橫散四地,有如狂風掃過後的落葉。他們的眼睛仍帶著恐懼,彷彿死亡也無法讓他們從不斷肆虐的暴亂之中解脫。我看過開山刀砍斷的頭、被水泥磚砸爛的頭,還有染血的河流—因為血量實在驚人,水都流不動了。每每這些影像在我腦海中重演,我就加快腳步;有時我闔上眼睛不去想它,但心中的眼睛卻閉不起來,繼續用那些畫面折磨我。我因為恐懼,身體不停顫抖,頭昏眼花;我看見樹上的葉子搖搖晃晃,卻感覺不到風的存在。」


想盡辦法只為遠離戰火的伊實美後來被迫擔任童兵,年僅十二歲的他就得學習用槍射擊敵人、用刺刀割斷俘虜的喉嚨。「我們一路上占領、當作基地的一個個村莊和晚上過夜的一處處樹林成了我的家。我的小隊就是我的家人,我的槍供養我、保護我,我的家規則是『不殺人就被殺』。我的思想往往不脫這個範疇。我們已經打了兩年多的仗,殺人也成了日常活動。我對任何人都沒有同情心;童年在不知不覺間結束,而我的心彷彿冰凍了。天上有太陽和月亮,所以我知道日夜的運轉,但我完全不曉得當天是星期日或星期五。」


在這個地球上,還有多少兒童遭受戰爭的蹂躪,年紀小小就成為戰場上的犧牲品,這是我們完全無法想像的生活。我要我小六的兒子一定要看這本書,又把伊實美的故事說給我小四的女兒聽,我要他們知道,我們所擁有的生活是何等的富足,我們必須感恩,並且懂得珍惜以及回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