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

漢景帝,是漢武帝的父親,與其父文帝開創西漢的偉大盛世—「文景之治」,而這個盛世卻早已從國中課本當中消失。


西漢「文景之治」豐衣足食,《漢書.食貨志》描寫得很生動:七十年間,沒有需要動員全國之力的大代誌;只要不遇到水災旱災,老百姓都不愁吃穿。錢太多、糧太多,京師的中央銀行,因為長久不需支出,串銅錢的繩子都腐朽斷裂了,無法數清到底有多少錢;一袋袋糧食多到政府的糧倉不夠用,堆在地上養蟑螂老鼠細菌,五穀從麻袋的破洞裡流洩滿地。太史公司馬遷也描述,漢文帝時的人民安居樂業,「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嘗至市井,游敖嬉戲如小兒狀」。老人不用為生活奔忙,可以像孩子一樣無憂嬉戲,這樣的社會,必然有足夠的財富與福利做到「老吾老」。正因為這樣一個富庶的承平時代,才能為漢武帝的千秋霸業奠下根基。


漢景帝的陵園漢陽陵是迄今發現最為完整的西漢帝王陵園,1990年漢陽陵出土大量彩繪裸體陶俑的消息傳出,震驚世界。漢陽陵的年代,距秦始皇陵只有七十多年,陶俑的形式卻有極大差別。秦兵馬俑身高多達180公分,雄壯威武,軍陣嚴整;漢陽陵武士俑僅約60公分,面容沉靜祥和,甚至帶有微笑。秦兵馬俑線條銳利如刀刻,漢陽陵俑則圓潤柔和,藝術風格形式的差異,充分反映秦代崇尚法家嚴刑酷罰,西漢初年黃老之治清靜無為的社會氛圍。秦兵馬俑的鎧甲服是直接雕塑於身體,屬「塑衣式」陶俑;漢陽陵俑在裸體陶身上,另行穿戴衣服、鎧甲與配件,是為「著衣式」陶俑,則是兩者最大之異。雖然穿著衣服,裸體陶俑的面部表情,以及生理特徵、竅孔等細節卻表現得寫實且細膩。漢陽陵彩繪陶俑的微笑,更讓人看見,早在佛教傳入之前,我們已經有了中國最初的微笑。


社會令人安心,自然反映為漢陽陵彩繪陶俑的微笑,安詳且動人。美學傳道者蔣勳讚嘆陽陵俑的美,認為這些微笑驗證「四十年監獄都空了」的治世,正可以看見「文景之治」的美好。


資料來源: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特展導覽手冊(台北:聯合報系,2009



  • 留言者: 貓
  • Email: chieisay@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08-17 11:03:29

我有去看喔~~很壯觀的人偶....


很多千奇百怪的髮式,可能是階層不同的關西~(待會得認真的去煮飯....不偷懶了!!!!呵呵)


[版主回覆08/18/2009 10:28:20]

乖孩子,你也去看了呀,我還以為學生對這種東西不會有興趣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