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

請參閱下列文章:


1.         好書介紹>《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2.         書摘>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踏上艱險旅途


3.         書摘>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沿途的見聞


4.         書摘>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病倒一大群


5.         書摘>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艱險危殆的生活


6.         書摘>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未開化原住民


7.         書摘>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原住民的風俗


 


問題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 留言者: vn5175352007
  • Email: vn5175352007@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6 21:09:58

A:1郁永和是因為他老爺的彈藥庫被燒光,所以奉命來台採硫磺製造彈藥!!


2那時候的台灣是一個惡劣的發展環境,那裡就像是個有[生人物進]的招牌的地方,有人會在山上隨時拿弓箭射殺你,還有排泄排不完的瘟疫,而且還有很多地方為開發,稅的地方還有動物,附近竟然還有眼鏡蛇,這樣連睡覺都不能安心,就像是一個人間煉獄一樣!!


以上是我的報告                      70831張丞逸筆


[版主回覆11/16/2009 21:51:45]

你的描述很生動,有認真看資料,但是錯字也太多了。







  • 留言者: 小豬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21:51:35

A一.1:郁永河是因為奉上級的命令來台灣北部採硫磺煉製火藥。


A一.2:(1)採硫磺的工人都一一病倒。(2)路途中的路都十分崎嶇難走,有很多不知名的動物、植物阻礙郁永河到台灣北部,而且也有很多原住民出沒,去打獵,有可能會傷害到郁永河。


A一.:稗海紀遊中敘述台灣是一個沒有被開發的一個島嶼,只有西南部有開發外,其他地方都是原始叢林,有許多危險潛伏在四周,每一秒鐘都要提高警覺,以免被猛獸襲擊。


70704朱純慧







  • 留言者: 海牛
  • Email: s920126a@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9:55:06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2.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1.因為朝廷火藥庫失火.所以才派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


2.來到台灣後.他們很怕在地的原住名.還有到淡水採硫磺.接著一路上都會遇到未開化的原住名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



他們把台灣描寫得非常的險惡.在台北會生一大堆怪病.路途中會遇到可怕的原住名.所以當時的台灣北部根本不能住人


我是70109-黃嘉樂







  • 留言者: 慧慈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8:52:54

Q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A:
郁永河到台灣面臨了許多問題,例如有未開化的原住民ˋ前往北部的路途十分艱辛ˋ因為水土不服而同行的人大多病倒了ˋ經歷千辛萬苦到了北部後,茅屋原本應該用來蓋四周牆壁的磚瓦,都改成用茅草替代等等的問題。
一場大火將福州府庫存的五十萬斤火藥燒得精光,所以皇帝下令要求負責保管的官員賠補,就找上當時擔任福州府師爺的郁永河,因此也讓他得到來台的機會,他本身也很喜歡四處探險,因此讓他到北投採取硫磺。


Q2.:《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A:
一個蠻荒的小島     物資缺乏~沒有醫療設備可以醫病的地方

 


70706吳宇蓁


[版主回覆11/16/2009 08:44:02]試著用自己的話寫寫看吧!





  • 留言者: /*學院系列*/=氣質美眉
  • Email: vivian860722@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8:31:09

1.郁永河是因為一場大夥把福州的五十萬公斤的火藥燒光了來台灣採硫磺


1他來台帶了許多軍人但因水土不服幾乎都生病了,再加上無法跟原住民溝通因此郁永河生活的非常艱辛


2我覺得台灣有很多未接觸到市面的原住民而且台灣島跟現在差了許多


之前的島上很混亂但有很多奇觀現在則是不混亂但奇觀很少了


              71004李宗潔


 







  • 留言者: 婷婷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6:28:42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因為一場大火將福州府庫存的五十萬斤火藥燒得精光,當時擔任福州府師爺的郁永河,才有機會來台採辦硫磺 他在台灣面臨的問題:一路上未開化的原住民和水土不服很多僕人都病倒了。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


    我覺得當時他描述的南部較開發;而北部像荒野一樣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而且有很多未開化的原住民,不像現在北部是很熱鬧的地方。


                                                         70112廖曼婷







  • 留言者: 龍騎士
  • Email: j2695123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5:48:04

我是71139臧昱齊


1.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因為彈藥庫被大火燒得一乾二淨,郁永河才會來到台北。


僕役們因為水土不服,幾乎都生病了,還遇到未開化的原住民。


2.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一片沒有任何人願意來的蠻荒地帶。







  • 留言者: 阿瑋
  • Email: a88113385@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5:46:05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A:


1: 因為一場大火將福州府庫存的五十萬斤火藥燒得精光,所以皇帝下令要求負責保管的官員賠補,就找上當時擔任福州府師爺的郁永河,因此也讓他得到來台的機會,他本身也很喜歡四處探險,因此讓他到北投採取硫磺。


2:郁永河到台灣面臨了許多問題,像是有:未開化的原住民ˋ前往採取硫磺的路途十分艱辛ˋ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了很多人ˋ經歷千辛萬苦到了北部後,茅屋原本應該用來蓋四周牆壁的磚瓦,都改成用茅草替代等等的問題等等...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A:


南部跟北部的開發有著天壤之別,南部的開發明程度顯比北部還要好太多了,前往採硫磺的路程上,就可以發現當時的台灣只是一個蠻荒的小島,而兩區原住民也有所不同,南部的原住民比較文質彬彬,北部的原住民就個個兇神惡煞,因此採硫黃黃的路途是十分的艱辛。


 


郁永河的精神令我敬佩的五體投地,不怕之後的問題和危險,就是勇往直前,都不會想半途而廢,即使遇到事情還是一樣的想辦法,這種魄力是我們該學習的。


 


老師我是70739!! 老師辛苦了!!要看我這個平庸的文章。


                葉庭瑋


 


[版主回覆11/16/2009 08:38:54]能強調南北的差異,很好,再加上自己的感想,有加分的作用。





  • 留言者: choutwo
  • Email: choutwo@yahoo.com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5:10:41

  我是70940簡正奇


我不太會用電腦 如果做錯了請不要罵我QQ


Q1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A1他是因為當時清朝的火藥庫付之一炬,所以他被任命來到台灣採硫磺.


      他在台灣不僅水土不服,還遇上了兇惡的原住民.


Q2《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A2《裨海紀遊》中的台灣草木叢生,蟲魚鳥獸種類繁多,大地雖欣欣向榮但是卻讓郁永河一行人步履維艱,總之我覺得就是<漂亮的蠻荒地帶>.


老師 我問一下  裨   這個字怎麼念啊


[版主回覆11/16/2009 08:35:16]裨ㄅㄧˋ,裨海,小海的意思。你的第二題回答得很棒。





  • 留言者: 周鈺婷
  • Email: a26945313@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4:53:31

我是71103周鈺婷


1.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大火將福州府庫存的火藥燒光,皇帝下令負責保管的官員賠補,所以郁永河財會到台灣來採硫磺


郁永河在台灣遇到的問題有水土不服,僕人病倒,工作人員都一直拉肚子,根本就沒辦法工作


2.《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


沒有人敢去的蠻荒地帶







  • 留言者: 佳佳
  • Email: chen860730@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4:35:12

1.因為她要採硫磺.他遇到未開化的原住民.路途很艱辛.水土不服等


2.島上有會砍人頭的原住民.兇猛野獸.毒蛇,見人就攻擊。


 


                                                                           70711 陳佳琦







  • 留言者: 王姊
  • Email: kart20070608@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4:09:41

1.因福州府的火藥庫被燒光了,所以郁詠河被派到台灣採集硫磺


2.未開發的土地.未開發的原住民


3.蠻荒又恐佈的地方.沒有醫療設備可以醫病的地方


    70702 王岑嘉







  • 留言者: melody
  • Email: melodyz0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1:18:10
我的帳密是我姐姐的





  • 留言者: melody
  • Email: melodyz0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11:15:00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2.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1:因為朝廷火藥庫失火,,所以才派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這是他就來台灣了。


2:來台灣之後,他們很怕在地的原住名,還有到淡水採硫磺,接著一路上都會遇到未開化的原住名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



1:他們把台灣描寫得非常的險惡,在台北會生一大堆怪病,而且路途中又會遇到可怕的原住名,所以當時的台灣北部根本不能住人,不像現在風景多美麗,都不會看到原住名。


 


我是709最聰明的人


 


70931樊昇儒


[版主回覆11/16/2009 08:30:50]抄別人的作業時要注意,不要連錯字都照抄。





  • 留言者: 阿阮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11-15 09:57:36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A:


1:因為朝廷火藥庫失火,火藥全部都燒光光了,所以才派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這是他就來台灣了。


2:來台灣之後,他們很怕在地的原住名,還有到淡水採硫磺,那裡的水土會讓人一直上吐下瀉的怪病等等問題,接著一路上都會遇到未開化的原住名,來淡水的路上真是驚險阿!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A:


1:他們把台灣描寫得非常的險惡,在台北會生一大堆怪病,而且路途中又會遇到可怕的原住名,所以當時的台灣北部根本不能住人,不像現在風景多美麗,都不會看到原住名。


老師好:


我是71129 阮證元


我來交作業了


是71129喔!


[版主回覆11/16/2009 08:19:06]謝謝你,你是個很棒的小老師。





  • 留言者: 穿山楓
  • Email: mickey92051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4 22:51:55
老師好~~~
我是70934蔡承志
來做作業的~~

1.郁永河是因要到台灣北部採硫,所以前往台灣。雖然大家都紛紛阻止他前往北部,但他仍堅定不絕,執意要前往北部。
郁永河到台灣面臨了許多問題,例如有未開化的原住民ˋ前往北部的路途十分艱辛ˋ因為水土不服而同行的人大多病倒了ˋ經歷千辛萬苦到了北部後,茅屋原本應該用來蓋四周牆壁的磚瓦,都改成用茅草替代等等的問題。

2.跟北部比起來,南部開發得好太多了。由西部前往北部的路途上,有著許多不同種族的原住民,雖然少部份的原住民會妨礙工作進行,不過多數原住民都善待郁永河。越往北部路就越難走,野草到處叢生,而時時都要小心未開化原住民。
總而言之,當時台灣主要開發的部分都是接近在南部,越往北走,開發程度越低,而郁永河能從北部活著回來寫這本書,真是十分厲害,不知該說他運氣好,還是真的很厲害呢?換作是我,可能出發以前就嚇的落荒而逃了吧!

謝謝老師把這篇作業看完啦!

[版主回覆11/16/2009 08:16:23]很棒,能掌握重點,我真的很愛看你的作業。





  • 留言者: 小胖
  • Email: billyao0119@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4 21:28:30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1)因為一場大火將庫存的火藥燒得精光,皇帝下令要求負責保管的官員賠補,於是郁永河就來到台灣了


 


(2) 同伴接連病倒、惡劣的水土環境和在度過黑水溝時,有很多艘船毀壞。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1)是一個蠻荒地區,當時的原著民很恐怖。


 


                                      


                                       70821王柏元







  • 留言者: 培根
  • Email: Patrick4021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4 15:36:57

我是707黃沛恆:


1.在大家不被贊成ㄉ情況下出航;未開化ㄉ原住民;未開發ㄉ土地


2.蠻荒ㄉ地方







  • 留言者: 瑋恩
  • Email: stst92421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3 22:55:18



  • 問題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A:


 


1.因為朝廷的火藥庫失火,使十萬多噸的火藥在一夕之間,全部被燒的一乾二淨,所以郁永河就被派往台灣的淡水採琉磺。


 


2.例如:在黑水溝時,毀了很多船,在台灣時,因水土不服,所以病倒一大堆人。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A:


 


1.沒想像中那麼遭。


 


 



[版主回覆11/16/2009 08:07:39]

我們並沒有看黑水溝那一段,你是在哪裡看到毀了很多船。記得要留下班級座號姓名,我才好給分哪!







  • 留言者: 小潘潘
  • Email: r9200932@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3 22:46:50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A:(1)因作業案子的關係,不得以要來台灣開採硫磺,但郁永河心志已決,多方攔阻都沒用.


    (2)惡劣的水土環境、同伴接連病倒、未開化原住民的獵殺..........等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A:台灣有如人間地獄般,疾病蔓延,時時得擔心自己的小命,會不會葬在刀劍下或是猛獸的嘴裡!!


        能不來就不來,如果到台灣,能活著回去,就算是福大命大了!!


 


        (如有我沒注意到的重點,煩請老師指教指教) 


                                                                                                   71113潘瑋婷


                             



[版主回覆11/16/2009 08:05:07]應該是得擔心未開化原住民的弓箭,另外郁永河並沒有提到猛獸。





  • 留言者: s920330
  • Email: s920330@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11-13 19:49:12

1.我覺得郁永河是去了未開發的地區,然後不但被蚊蟲叮咬~在炙熱的天氣裡久了長遠的路.許多人因為森林裡的瘴氣!而病倒ㄌ...然後枕頭旁有蛇.原住民還射弓箭..許多困境~~


2.台灣南部以被開發!但北部的高砂族~還仍是非常恐怖...但是南部感覺..文化較豐富.跟北部簡直視天壤之別..跟現在..差很多[以上是我自己個人看法]


 


[版主回覆11/16/2009 08:02:42]高砂族是日治時期才用的名稱





  • 留言者: 席兄
  • Email: nick85120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0 20:42:16

1.郁永河是為了採硫磺才來台灣的。     他所面臨到的問題不只是疾病,還有


原住民的反抗。


2.一開始在南部時郁永河認為這裡的原住民很開化,但越往北部時才發現不


是每一族都很開化;而且生病的人也愈來愈多,事情也不像以前那麼樂觀。


                                                                                                 70731  席孟群


[版主回覆11/12/2009 07:53:24]席兄,你的名字也太酷了吧!





  • 留言者: 沛寶
  • Email: peggy1997314@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08 14:17:35
 

一.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答:


1.


一場大火將福州府庫存的五十萬斤火藥燒得精光。災情報到朝廷,皇帝下令要求負責保管的官員賠補,當時擔任福州府師爺的郁永河,因此得到來台的機會


2.


經開墾、整理的土地及陡峭的地勢造成行動上的不便;簡陋的茅屋根本無法抵禦風雨,還得堤防毒蛇及「未開化」原住民的攻擊;工作人員和僕人也因水土不服的原因而紛紛病倒,加上與原住民無法溝通,工作難以進行......等使郁永河在台灣的生活十分艱辛


 


二.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答:


台灣是一個未經開發 被視為蠻荒地帶的一個地區


而台灣土地上的原住民更是讓人非常的害怕


沒有人敢侵犯他們



 FORM: 70206林沛辰








  • 留言者: 笙
  • Email: e920542@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0-31 17:56:14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A :   郁永河在康熙三十五年冬天因為一場大火將福州府庫存的五十萬斤火藥燒得精光,所以皇帝下令要求負責保管的官員賠補,當時擔任福州府師爺的郁永河,因此得到來台的機會,到基隆、淡水一帶採辦硫磺


         原住民的未開化、地勢的險峻、蠻荒的環境和工作人員的病倒,使得郁永河的採礦工作更加艱辛、困難。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A :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北部是一個幾近完全未開發的蠻荒地帶,有很多毒蛇、荊棘等野生動植物,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原始。而且當地的原住民都非常兇惡,他們有殺人和砍人頭的習慣。因此,郁永河當時所看到的台灣是個十分落後的未開發地區。


 


                                                                                               70529   許羿笙


[版主回覆11/01/2009 22:27:25]郁永河是到北投採辦硫磺,第二題提到台灣北部幾近未開發,倒是相當好。





  • 留言者: 小彤
  • Email: jasmine1314je@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0-30 23:48:28

老師,請問能問一下,為什麼是叫「裨海」遊記呢?


其中是裨海因什麼而命名的呢?


謝謝老師~~~~


                                                   70509張珵容


[版主回覆11/01/2009 22:23:27]裨海的典故出自史記,裨海是小海的意思。郁永和大概認為在大清一統之下,台灣海峽只能算是宇內的小海,因而用這樣的書名。





  • 留言者: 小彤
  • Email: jasmine1314je@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0-30 23:36:25

1.         郁永河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郁永河來台有一半是為了替人辦公─採硫磺,有一半是因為他本人喜歡旅遊,想要來見識一下傳說中的「蓬萊仙島」。


       未經開墾、整理的土地及陡峭的地勢造成行動上的不便;簡陋的茅屋根本無法抵禦風雨,還得堤防毒蛇及「未開化」原住民的攻擊;工作人員和僕人也因水土不服的原因而紛紛病倒,加上與原住民無法溝通,工作難以進行......等使郁永河在台灣的生活十分艱辛。 


2.         《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


            台灣島上有很多「未開化」的原住民,十分野蠻,如同野獸一般,完全不知進化。島上環境骯髒,混亂,地勢險峻,簡直可和中國的牢獄相提並論。但也因為地勢,擁有許多奇特、新奇的景觀。


 


      若我在於觀點、回答上有誤,請多多包容、指正。


      謝謝老師                                                                                   


 


                                                                                     70509張珵容


 


[版主回覆11/01/2009 22:20:59]能夠用心把所有資料看完,你已經很棒了,認真的精神令我佩服,不過還是希望你不要熬夜到太晚,這可是一場馬拉松賽跑呢!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原住民的風俗

樣貌


老人頭髮白了,就不穿衣服,蹲坐或走來走去,鄰居的婦人都不迴避。頭髮像亂草,用水邊的青蒿當香草,每天採來綁頭髮,蝨子在上面爬來爬去。偶爾有年輕的婦女頭髮擦油,頭髮分成兩股盤起來,也滿有風致的;漂亮些的還帶著含笑顧盼的嬌態,不過因為是用鹿的脂肪當髮油,腥味很重難以靠近。


男人特別崇尚大耳朵,當十來歲時,在兩耳的耳垂中間各打一個洞,用竹枝穿過,日漸換更大的,有大得像盤子,直到垂到肩,甚至有碰到前胸的。脖子上掛滿貝殼,盤繞好幾圈,各種顏色參差,非常斑斕可觀。前胸後背刺上青色花紋,有鳥翅膀、網目、虎豹斑紋等等,難以具體形容。不管年紀大小都不留鬍鬚,連身上各種毛髮都剃得精光。


母系社會


結婚不用媒人介紹,女兒長大了,父母讓她住在另外房間,想求偶的年輕人都過來,吹鼻蕭、彈口琴,得到女孩的唱和了,就進去同她相好,事畢自行離去。隔一陣子,女孩選擇她最喜歡的一起「牽手」,就是私訂終身的意思。第二天,女孩告訴父母,找來牽手的少年,將上顎門牙旁邊的兩顆牙齒鑿下來交給女孩,女孩也鑿下兩顆牙齒給男孩,約定個日期在女家成婚,一輩子就住在妻子家裡。都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父母不能保有兒子,所以一兩代後,孫子也不認識祖父了;原住民都沒有姓氏,這是有原因的。


飲酒


牆壁上掛著大得像斗的葫蘆,裝著儲存的食物及毯子衣物等;幾個竹筒裡,則是剛釀的新酒。釀酒的方法,是聚集男女老幼一起嚼米,擺在竹筒裡,幾天後就變成酒,要喝時加進清水調和。客人來了,原住民婦女倒出竹筒裡的酒,先品嘗過後才送上,客人喝光就很高興,否則就生氣了,氣的是客人可能是不喜歡她。又找來鄰居婦人,各穿起毯子織成的衣服,並排唱歌助興勸酒,如果被客人調戲了也不生氣。她丈夫看到妻子遭輕薄還非常高興,說是自己的妻子真是漂亮,所以唐人才會喜歡。假如是同族人有通姦行為,就用弓箭伺機射殺姦夫,而不怎麼怨恨妻子。


其實原住民會殺人,並不是有不安分的動機,而是被酒害的。大家一起喝醉時,各自吹噓本事、互爭雄強,彼此不服輸,酒杯還沒放下,刀就砍在脖子上了;有些平時有點不愉快,酒醉後算起舊帳,第二天一早酒醒後自己都忘了,而問罪報仇的人已經上門了。


飲食


五穀都能生產,原住民則只吃米、小米及高粱,不吃麵食。不預先舂好米穀,等一早起床要燒飯之前才舂;飯熟了,全家人一起用手抓著吃。山裡有許多麋鹿,射殺了馬上喝牠的血;不太計較肉是不是煮熟了,只要能吃飽就行。


隨遇而安


出門不擔心風雨,走遠路不預先計畫要在哪兒過夜;說吃就吃,說坐就坐;高興了就笑,疼了就皺眉。整年都不在意季節的變化,直到老死還不曉得活了多大歲數。天氣冷了才找衣服,肚子餓了才找食物,不事先準備。村子裡的房舍或面對面或背靠背。沒有市場和買賣行為,有了錢也沒什麼用,所以不曉得要儲蓄。雖然有多餘的精力,也只是按日常需要而耕作。秋天收成後,算算整年的所需要的食物,如有剩餘的都用來釀酒;第二年種了新稻後,又把所剩下的米穀全都釀了酒。原住民不論男女都喜歡喝酒,酒釀好了後,各自攜帶自己所釀的,聚集男女痛快暢飲,熱烈地唱歌呼叫,一連三天三夜不停;剩下的米穀吃完了,即使肚子餓了也不後悔。


資料來源:郁永河原著,楊龢之譯注,《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台北市:圓神,2004


 


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未開化原住民

原住民有已開化和未開化的分別:未開化原住民住在深山裡,層層的山嶺好像屏風,高聳天際的連串山峰,叢林又深又密,抬頭看不到天空,要進入長滿刺的荊棘和密生的藤蔓之中相當困難,大約從開天闢地以來,就沒有經人砍伐過。未開化原住民生長在當中,住在洞穴和樹上,喝獸血而吃帶毛的生肉,不同族群很多。他們登山越嶺、穿過樹林叢草的速度之快,甚至可以追及驚慌的猴子、趕上奔逃的野獸,平地的原住民們一向都很害怕,沒有敢進入他們的地盤。


而未開化原住民仗恃著粗野凶悍,經常跑出來搶劫擄掠,燒房子殺人;幹完了又回老巢,沒辦法追蹤接近。她們殺人往往砍了頭帶走,回去煮熟了,挑去筋肉留下骨頭,塗上紅白色顏料擺在門口,同族人看門外頭骨的多少,決定地位的高下。這些人整天像在作夢又像喝醉酒,不知道要轉變成文明人,和野獸沒兩樣!好比虎豹,遇到了就會被攻擊;毒蛇,侵犯牠就會被咬;假如不靠近牠的巢穴,也不會蓄意傷害你。就讓他們在野外自生自滅算了。


資料來源:郁永河原著,楊龢之譯注,《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台北市:圓神,2004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艱險危殆的生活

從台灣府城到這裡,一共在大熱天裡走了二十天,其中行程加倍的有四天四夜。度過大小溪流九十六條;至於深溝、大坑、高聳土坡、陡峭懸崖,往下走好像要翻覆,往上看壁立如刀削的情況,算都算不清。走在平地上,眼中所看到的全都是長得非常茂密的野草,又硬又高的草叢比頭頂還高;柔軟些的拂過肩膀。車子走在當中,就像在地底下一樣。草葉的末梢割傷臉和脖子,蚊子蒼蠅隨著附上肌膚叮咬吸吮,像餓極了的老鷹猛虎,趕都趕不走。大太陽又在頭頂曬著,脖子、被上的肌膚好像要裂開來,這些就已經是人事間少有的苦頭了。


到達目的地之後,茅屋四面牆壁原該是用磚瓦蓋的,卻都以茅草替代,因而強勁如箭的風從四面吹進,躺下來一直都能看到天空。床鋪上還長青草,才拔掉立刻又長出來。下雨時,屋內像鬧水災;雨停後鞋子浮到床上,這情況整整有十天。蟬鳴和螻蛄叫聲不斷在床下激烈的響,潮水則經常漲到台階前面。


一出門,野草高過肩膀,老樹枝幹糾纏盤結的樣子沒法形容;這當中又長滿了令人討厭的竹子,以致於近在咫尺也看不到東西。還有脖子長了瘤的毒蛇(應該是眼鏡蛇),晚上在枕邊「閣閣」的叫,有時聲音像牛打鼾,這種蛇有辦法吞得下鹿;1小蛇會追人,速度快得像箭一樣。大門之外,晚上不敢出去。海風怒號,天地間所有的孔竅都發聲回應,以致於山林溪谷都受到震撼,房子和床鋪好像要倒塌的樣子。半夜的猴子叫得像鬼哭的聲音。在微弱的燭光下,與得了怪病而病危的人隔床相處。這種情況,同從前蘇武被拘留於人煙稀少的塞外、文天祥被關在卑濕的牢中相比,究竟如何?柳宗元曾說:「播州(今貴州遵義)不是人住的。」假如他知道有這麼個地方,就會把播州當成天堂了。


我剛到的那天晚上,遠隔著河的水道南面,有打魚人搭建了工寮,堆起布匹當枕頭躺著休息。到了半夜,從寮外射進來一隻箭,穿透了枕邊二十八層的布,還好沒射到頭,他沒驚醒還繼續睡,接著一箭射來貫穿手臂。同伴們追捕兇手沒抓到,檢視那隻箭,發現是未開化原住民射鹿用的。另外,又有附近部落的原住民在路上被殺,這都是在幾天內發生的。我住的茅屋附近沒有人煙,經常看到原住民在茂密的草叢中進出,不知道是從哪來的,如果半夜有箭射來的話,怎讓人不擔心呢?


像這個地方,可說是處處有危險,時時要面對死亡!我的身體又不是鐵鑄石雕的,體力還比不上一隻小黑鼠;而且年紀已經不小了,家裡還有老母親,怎麼就忘了該小心在意,而長期待在這充滿危險和死亡的地方呢?不過是因為個性剛強堅毅,只知道前進不會後退,不管是幫別人或為自己辦事,都必須做出個結果才行。更何況這輩子所經歷的危險、碰到的困難,又何止這一件?如今老了,怎能因為一個羞慚的念頭,事情做一半就停止,向解體一樣的失去一貫的自我呢?而且生病的人已經離開了,沒病的又因為怕得病而走了,那要靠誰來完成這件工作呢?與其現在提早離開,不如當初就別來!當時又有誰能強迫我呢?如今既然來了,還計較些什麼?心意志向一貫篤定,精神氣概自然端正,不但山魈鬼怪為之屈服,而且病魔也遠遠避到三千里外去。


何況我本來就因為是喜歡旅遊才來的,我曾說:「要探訪奇景遊歷名勝的話,就別怕路難走;遊覽的地方不夠險峻就不會有奇景,旅途平順就沒有樂趣。」當年李白登上華山落雁峰,說:「可惜沒帶謝朓(南朝詩人)的驚人詩句來,想不出恰當的描寫詞藻,只能搔首問天而已。」韓愈登上華山頂峰,感動得不肯回去,痛哭寫信和家人訣別,華陰縣令用盡辦法,才勸得他下山。這都是好旅遊成癖的例子。我雖不敢高攀比附古人,但這一趟所經歷的,應該會讓韓愈、李白加倍羨慕才對。況且能看到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可掬起阻隔求仙路程的弱水,假使讓沉迷於神仙的秦始皇、漢武帝聽到了,不也會提起衣裳跑來,唯恐落後了吧?


注一:楊龢之注:這種「癭項」的怪蛇應該是台灣眼鏡蛇,不過牠不可能「閣閣」叫,也許郁永河在晚上聽到蛙鳴的同時又看到蛇,因而弄混。另外,台灣原生蛇類中最大的錦蛇可長達三米以上,或可能吞得下山羌或小鹿,但眼鏡蛇是辦不到的。


 


原文:


自臺郡至此,計觸暑行二十日,兼馳凡四晝夜,涉大小溪九十有六;若深溝巨壑,峻坂陡崖,馳下如覆、仰上如削者,蓋不可勝數。平原一望,罔非茂草,勁者覆頂,弱者蔽肩,車馳其中,如在地底,草梢割面破項,文蚋蒼蠅吮咂肌體,如飢鷹惡虎,撲逐不去。炎日又曝之,項背欲裂,已極人世勞瘁。既至,草廬中,四壁陶瓦,悉茅為之,四面風入如射,臥恆見天。青草上榻,旋拔旋生。雨至,室中如洪流,一雨過,屐而升榻者凡十日。蟬琴蚓笛,時沸榻下,階前潮汐時至。出戶,草沒肩,古木樛結,不可名狀;惡竹叢生其間,咫尺不能見物。蝮蛇癭項者,夜閣閣鳴枕畔,有時鼾聲如牛,力可吞鹿;小蛇逐人,疾如飛矢,戶閾之外,暮不敢出。海風怒號,萬籟響答,林谷震撼,屋榻欲傾。夜半猿啼,如鬼哭聲,一燈熒熒,與鬼病垂危者聯榻共處。以視子卿絕塞、信國沮洳為何如?柳子厚云:「播州非人所居」;令子厚知有此境,視播州天上矣。余至之夜,有漁人結寮港南者,與余居遙隔一水,纍布藉枕而臥;夜半,矢從外入,穿枕上布二十八扎,幸不傷腦,猶在夢鄉,而一矢又入,遂貫其臂,同侶逐賊不獲,視其矢,則土番射鹿物也。又有社人被殺於途,皆數日間事。余草廬在無人之境,時見茂草中有番人出入,莫察所從來;深夜勁矢,寧無戒心?若此地者,蓋在在危機,刻刻死亡矣!余身非金石,力不勝鼷鼠;況以斑白之年,高堂有母,寧遂忘臨履之戒,以久處危亡之地乎?良以剛毅之性,有進無退,謀人謀己,務期克濟;況生平歷險遭艱,悉止一事?今老矣!肯以一念之恧,事半中輟,嗒然遂失其故我耶?且病者去矣,而不病者又以畏病畏危去,將誰與峻所事?與其今日早去,何如前日不來?疇其能余迫?今既來矣,遑惜其他?心志素定,神氣自正,匪直山鬼降心,二豎且遠避百舍。且余固以嗜遊來,余嘗謂:「探奇攬勝者,毋畏惡趣;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太白登華山,恨不攜謝朓驚人句,搔首問天;昌黎登華嶽絕頂,痛哭投書與家人別,華陰令百計取之,迺得下,皆以嗜遊癖者也。余雖不敢仰希前哲,然茲行所歷,當令昌黎、太白增羨。況蓬萊在望,弱水可掬,藉令祖龍、漢武聞之,不將褰裳恐後乎?


 


資料來源:郁永河原著,楊龢之譯注,《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台北市:圓神,2004)。郁永河,《裨海紀遊》,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 留言者: 劉宜軒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4-20 20:56:27

老師~~~你ㄉ文史作業網沒法回想啊~~~~~~~~~~~~


 


[版主回覆04/21/2010 08:21:59]直接留在這裡吧

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病倒一大群

大家都說這地方的水土對人有害,生了病多半很危險,在府城的諸位講得很清楚。我開始還不相信,沒多久僕人病倒了,接著工作人員病了十分之九,甚至連燒飯的人都沒有。而王雲森剛從海上逃過一劫,又染上嚴重的痢疾,什麼全吃不下;一日一夜要拉個七、八、十來回,漸漸嚴重得排泄物都流在床上了。


我一張床的周圍都是病人,只聽得呻吟和冷得發抖的聲音,好像一唱一和個沒完沒了。只恨自己沒有扁鵲的醫術,怎能一個個加以治療呢?於是用一艘船將他們都送回去。這時顧敷公又有事去省城(福州),只有我走不開,和一個生了病的僕人一起留下,不斷地督促原住民、指揮工匠,在大太陽下和長草密林之間往來,一天也沒法休息。


而有少數的部落裡的不肖分子,還想盡辦法暗地裡妨礙工作。我既聽不懂原住民的話,講的話別人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差不多是嘴巴和耳朵都沒用了,和聾子啞巴沒兩樣。這等於我身上兼有聾啞的病,還能因為沒染上病而對人表示驕傲嗎?


照我看來,這裡的山河和大陸上沒什麼差別,妖魔鬼怪之類講法也沒有證據。可是人卻動不動就生病,主要是因為深邃的山林和大片水澤還沒開發,草木陰森隱蔽,沒有人來過,所累積的瘴氣惡疾,碰到人就侵入呼吸、消化等器官,所以一到這裡就生病,所有病人的症狀都一樣,這是有道理的。我身體一向就不好,這十年來常生病,經常以藥物代替正餐,經常感覺難以支撐下去。


資料來源:郁永河原著,楊龢之譯注,《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台北市:圓神,2004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沿途的見聞

(四月初七出發)每到一個原住民部落就換車,車子用黃牛拉著,由原住民負責趕車。當天過了大洲溪(鹽水溪),經過新港社(台南新市)、嘉溜灣社(台南善化)、麻豆社(台南麻豆),雖然都是原住民居住地,但樹木繁茂,房子整齊清潔,不比內地的村落差。我說:「誰說原住民落後?別人說的話怎能全信呢?」


顧敷公說:「新港、嘉溜灣、毆王(台南將軍)、麻豆,在鄭偽政權時號稱『四大社』,規定凡是有子弟能進鄉裡學校讀書的,就免去為公家服勞役的義務,用這辦法逐步教化他們。這四個社的原住民也都知道努力耕種,懂得要儲蓄,家家戶戶都很富裕;又因為離府城較近,常看到城裡人的生活起居和禮讓行為,所以風俗比其他各社都來得好。毆王社靠海邊,更是特別富庶,因不在主要交通幹線上,可惜見不到了。過了這幾個社之後,走得越遠,所看到的恐怕就越落後了。」但我看四社的男人婦女,都披散著頭髮也沒穿長褲,仍然保持舊有的習俗,讓人覺得還很不開化。


(經過諸羅山(嘉義)、柴里社(雲林斗六)之後)所看到趕牛車的原住民,都是渾身刺青:背上盤旋刺著鳥翅膀圖樣;從肩膀到肚臍是斜銳角網目狀的纏繞花樣;兩臂各是人頭的形狀,斷頭的樣子非常猙獰可怕。從手腕到肘部,層層戴著好幾十副鐵製的手鐲;還有人特地把耳朵撐得大大的。


(到大武郡社(彰化社頭)之後)所看到的原住民,身上有刺青的更多,耳輪也一個比一個大,向碗一般,都把頭髮束起來,有的分為三個叉、有的形狀像兩隻角;又用三根雞尾羽做成旗纛狀,插在髮髻上,迎風招展,用以顯示美觀。又看到三個婦人一起舂米,其中一個滿有姿色;雖是裸體面對外來客人,而神色卻很自然。


十一日,走了三十里路到了半線(彰化市)社,接待的主人待客非常誠懇,準備的食物尤其豐盛。還說:「過了這裡以後大半是石頭路,車子不好走,何不稍微休息以省點力氣?」於是留下來過夜。從諸羅山到這地方,所看到的原住民婦女,大多皮膚白皙而又長得很漂亮。


十二日,經過啞束(彰化市)社,到達大肚社(彰化大肚)。一路都是大大小小的石頭,牛車一整天在這樣的路面上顛簸,讓人非常疲倦;再加上途中都是荒蕪的樹林莽草,生長多年的草比肩膀還高,和半線以南地區相比好像是兩個世界。至於所經過的溪澗,更是多得算不清。所看到原住民的容貌漸漸醜陋。


(十三日因雨滯留牛罵社(台中清水))十七日,稍稍放晴。我的床鋪面對著山,視線被陰霾的霧氣擋住整整五天,就是沒辦法看到山腳;忽然天氣開朗,非常快活。想起未開化原住民的凶悍,全靠有這座山擋著,不知道山後的深山究竟是什麼樣子,打算登山眺望。社裡的人說:「未開化原住民經常躲在樹林中獵鹿,看到外人就射箭,小心別去!」我點點頭,就攜帶拐杖穿過荊棘撥開亂草爬上山。


到了山頂,只見到處都是糾纏的荊棘芒草,沒有站立的地方。樹林密得好像刺蝟的毛,樹枝相連樹葉重疊,以致大白天裡都很陰暗,抬頭往上看,就好像在井底看天,偶爾見到一小片而已。前山雖然就在眼前不遠的地方,但給濃密樹林擋住,什麼都看不見。只有野猴在樹林裡上下跳躍,向人吼叫,好像老人的咳嗽聲;又看到一隻大如五尺孩童的老猴子,蹲坐著怒目而視。


風吹過樹林上端,聲音簌簌響,肌膚感覺有點冷。還聽到瀑布的潺潺流水聲,但沒找到;而有長蛇從腳踝爬過,心裡覺得害怕,於是回去。


(二十三日渡過大甲溪)自從渡溪後,駕車的原住民相貌更醜,胸背的刺青作豹皮花紋。不論男女,都剪短頭髮覆蓋額頭,好像頭陀的樣子,又帶著樹皮圈成的帽子;原住民婦人耳朵穿五個洞,鑲著海螺文貝當裝飾,走路比男人還快。所經過原住民部落都是空屋子,要討一杓水都辦不到;偶爾看到一個人,就很高興。從這裡以北,差不多都是這樣。


(二十五日到達竹塹社(新竹市)過夜)從竹塹(新竹市)到南崁(桃園蘆竹)的八九十里路,沒看到一個人、一間屋子,想找棵樹遮陰也沒辦法;只好在地上挖洞,用瓦盆燒飯,在大太陽下用溪水澆淋解暑,解決一餐。一路上碰到各種鹿、獐等成群結隊走,數量很多,放出獵犬獵獲了三頭鹿。


既到了南崁,走在深草之中,穿過荊棘樹叢,帽子和鞋子一再被刮破了。這真是狐狸和獾子的棲地,不是人類所應該來的。


(二十七日到達八里分社(台北縣八里))我下車準備渡河時,忽然有算不清的飛蟲,向大雨一般突然出現,衣服擋不住,全身都被咬傷了。看到沙灘上有一艘船,是用單根木頭刻成的,可以讓兩個人面對面坐下,各用一根短槳划水渡河;名叫「莽葛」,就是原住民用的船。


渡過淡水河後,郁永河即開始準備煉製硫磺的工作。


資料來源:郁永河原著,楊龢之譯注,《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台北市:圓神,2004


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踏上艱險旅途

郁永河要從台灣府城出發,踏上往北的採硫之旅前,眾人皆來勸阻。但是郁永河意志堅定,仍執意前往。


準備工作既已完成,我打算在一兩天內上船。台灣知府靳至揚、同知齊體物都對我說:「你沒聽說雞籠、淡水地方水土的糟糕嗎?一般人到了那邊常會生病,並了往往就死了。衙門裡的胥吏、伕役一聽說要被派往雞籠、淡水辦事,都痛哭流涕悲傷嘆息,好像要到沒人去過的蠻荒之地;水師官兵慣例春秋兩季換防,都認為能夠生還就算走運。他們軍人和衙役都還如此,你怎麼可能受得了這種罪?為什麼不派僕人伕役去辦,自己留在府城遙控指揮就行,你認為怎麼樣?」


我說:「這案子總共動員了工匠、原住民好幾百人,作業地點又靠近未開化原住民的地界,如果不親自前往坐鎮,顯示從容不迫,恐怕容易出事,造成地方上的困擾;更何況既然受人託付,又怎能愛惜身體而不去呢?」


第二天,台灣府經歷尹復、鳳山縣典吏戚家燦,都是我的同鄉,一起來勸阻我出發。他們說:「去年秋天朱友龍造反的時候,王總兵派了個軍官帶一百名左右兵士駐紮於下淡水社,才過了兩個月,一個人都沒回來。下淡水都這樣了,更何況雞籠、淡水一帶的水土還要差得多呢?」又說:「縣裡的某衙役和同伴四個人去,只剩他一個人回來。這些都是最近發生的事,你為什麼這麼不愛惜自己呢?」


我笑著說:「我天生的命運如何,由老天爺決定,水土又能拿我怎麼樣!我計畫得很詳盡了,不可以不去。」於是尹復和守備沈長祿替我準備了藥物,並送了解毒和避免瘴癘的一些藥方,再三要我多加保重。


資料來源:郁永河原著,楊龢之譯注,《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台北市:圓神,2004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鄭成功的兩段故事

故事一


鄭成功是大家公認的一個大英雄。他本來是海盜頭子鄭芝龍的兒子,在鄭芝龍投降清朝後,便繼承他父親龐大的海上事業,並一邊從事征討滿清的工作。在征討滿清的南京之役失敗後,他決心取得一個地點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這個地方就是臺灣。


鄭成功到臺灣之後,為了養精蓄銳,實行「屯田政策」,命令眾將士到臺灣各地開發土地,有事打仗、無事務農,駐紮在各地的軍隊就地開墾的土地稱為「營盤田」。文武官員則是可以依家屬的人數多寡來取得土地,稱為「私田」,並且留給子孫,永為世業。這個政策讓鄭家軍大受恩惠,隨著鄭成功來到臺灣的將士官員都因此有了自己的土地。


鄭成功到臺灣之後,將臺灣改名為「東都」,並設立一府兩縣,一府-承天府(現今臺南),兩縣-北邊的天興縣(臺南以北)、南邊的萬年縣(高雄、屏東一帶)。這就是鄭成功在臺灣開墾初期的郡縣制度。


 


故事二


鄭成功是明朝遺臣。他本來是海盜頭子鄭芝龍的兒子,在鄭芝龍投降清朝後,他繼承他父親龐大的海上事業,並一邊從事征討滿清的工作。在征討滿清的南京之役失敗後,他決心取得一個地點,作為他可以持續進行貿易的根據地,這個地方就是臺灣。


鄭成功到臺灣之後,為了養活龐大的軍隊士兵,實行「屯田政策」。他派軍隊將士到臺灣各地開墾,可是當時的土地大部分是原住民耕作的,在荷蘭時代,是政府管理形式下的「王田」。鄭成功的政策下達之後,各地將士入侵原住民的土地事件盡出,即使原住民極力抵抗,還是難逃厄運,有的是走向滅社屠村之路、有的則是發生慘重的殺戮戰爭。鄭氏軍隊為了屯墾占地,對原住民是毫不留情的。


鄭成功到臺灣之後,自行改臺灣為「東都」,並設立一府兩縣,似乎宣告著佔地為王的姿態,並且積極開發臺灣,也開始規劃管理臺灣的行政系統。


資料來源:黃道遠,〈國小歷史教學的反思、理論與實際〉


 


問題


1.          看了兩個故事之後,你覺得鄭成功是一個怎麼樣的領導者?從那邊看出來的呢?


2.          你原本心目中所認識的鄭成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你會有這種說法呢?印象是從何而來的。


3.          你認為鄭成功應該實行「屯田政策」嗎?你的理由是什麼?


4.          你覺得兩個故事所描述的鄭成功,哪一個故事比較真實?或者兩個都是真的?或者兩個都不是真的?為什麼?



  • 留言者: 小焱
  • Email: s920413tw@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13 22:10:42

老師我是71029謝明哲


你出的功課三選一,我選鄭成功的兩段故事


故事一


大家應該都知道說鄭成功是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是大家公認的大英雄,


因為鄭成功趁漲潮從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攻打荷蘭人把他們逼退離開台灣!


但鄭成功來台過沒多久就去世!


故事二


鄭成功之前在台灣開墾時,鄭成功推動了三個養活軍隊的方式,


第一個


官墾:


官墾的意思是官員去開墾


民墾:


民墾的意思是民眾開墾


 軍屯:


軍屯的意思是鄭家軍隊屯墾佔地


第一題


看了兩個故事之後,你覺得鄭成功是一個怎麼樣的領導者?


所以我覺得鄭成功是一個對軍隊很好的領導者,


從那邊看出來的ㄋ?


我是從他對軍隊的照顧深怕他們餓肚子。


第二題


你原本心目中所認識的鄭成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之前心目中的鄭成功是一個大英雄。


為什麼你會有這種說法ㄋ?


因為他為我們臺灣人趕走荷蘭人。


印象是從哪裡來?


從他趕走荷蘭人。


你認為鄭成功應該實行「屯田政策」嗎?你的理由是?


怕軍隊肚子餓。


你覺得兩個固是所描述的鄭成功,那一個比較真實?


我覺得兩個都很真實


為什麼?


因為是真的有這兩個故事。 







  • 留言者: 楓夜阿緯
  • Email: s96028s96028@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08 18:04:40

1.我是70633的張振緯~鄭成功是一個很嚴厲的領導者,從


鄭成功到臺灣之後,為了養活龐大的軍隊士兵,實行「屯田政策」。他派軍隊將士到臺灣各地開墾,可是當時的土地大部分是原住民耕作的,在荷蘭時代,是政府管理形式下的「王田」。鄭成功的政策下達之後,各地將士入侵原住民的土地事件盡出,即使原住民極力抵抗,還是難逃厄運,有的是走向滅社屠村之路、有的則是發生慘重的殺戮戰爭。鄭氏軍隊為了屯墾占地,對原住民是毫不留情的。這裡看出來的。


2.英雄,他的生平偉績。


3.應該,為了讓軍隊活下去,所以要這麼做。


4.故事二,應為他本來就是明朝遺臣。


以上是我的報告~







  • 留言者: ㄚ庸
  • Email: simon6111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0-29 19:11:22
我是70927許建庸
1.是個大英雄,從這裡:「鄭成功是大家公認的一個大英雄。他本來是海盜頭子鄭芝龍的兒子,在鄭芝龍投降清朝後,便繼承他父親龐大的海上事業,並一邊從事征討滿清的工作。」
2.大英雄,從國小時上社會課老師就跟我們說說鄭成功是大英雄所以我就覺ㄉ他是英雄
3.應該,因為使用屯田政策可以增加鄭家ㄉ食糧又可以讓人民有自己ㄉ土地來種田,可以養活自己
4.兩個都是真ㄉ,因為鄭成功他第一段ㄉ故事是說它ㄉ好,我知道鄭成功好ㄉ地方,而第二段是說他不好ㄉ地方,鄭成功有好有壞所以我覺ㄉ兩個都是真ㄉ
[版主回覆10/30/2009 08:03:26]叫你第一名,第一個繳交作業。

鄭成功與施琅

故事一


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他標舉「反清復明」的大業,並且收復台灣,把荷蘭人趕走,建立並鞏固漢人在台灣的第一個政權。鄭成功來台後,為建設台灣成為復興基地,大力經營開墾,並教化番社原住民。


鄭成功從小就在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環境下成長,所以,當清軍入關,他的父親鄭芝龍投降清軍時,他悲憤異常拒絕父親的邀請,並忠心擁立明朝皇帝,獨力對抗清廷。後來父親、兄弟被處決於北京,母親也自縊而死,更使他決心「反清復明」。


鄭成功領軍有方,曾反攻南京,戰果豐碩,京師震動。後來驅逐荷人取得台灣,勵精圖治、軍容整盛之際,更有意要攻打呂宋。可惜天不假年,就在他來到台灣的第二年,因病去世了。雖然如此,他收復台灣一事,已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至今仍被人擬為神明,立祠祭祀。


鄭成功治軍嚴格,並不因是其親友故朋就給予優待,所以能以少數軍力和清軍抗衡達十七年。終其一生,均不改其忠君氣結。但反觀他的部將施琅,就可說是個大漢奸。施琅稍有戰功,不免恃功而驕,因謀官位未成,屢次和鄭成功發生衝突,後來還投靠清朝,鄭成功去世後,由於鄭成功的子孫能力不及他,勢力日衰,施琅終於等到機會。


施琅勾結清軍攻打台灣,而且使鄭氏王朝從此覆滅。但是清朝收復台灣後,初期卻不用心治理,也不重視台灣的戰略價值,日本人卻看到台灣的重要,於是在甲午戰爭後要求清廷割讓。


施琅因為協助清廷征台有功,清廷特別分封他為「靖海侯」,賜給他台灣南部的許多土地,人稱「施侯租田」,子孫享盡榮華富貴。台南縣的「將軍鄉」,就是因施琅而得名的。


 


故事二


鄭成功標舉「反清復明」的大業,把原本治理台灣的荷蘭人趕走,建立了漢人在台灣的第一個政權。不過因為缺乏兵糧,鄭成功鼓勵漢人遷入,又命其軍隊大規模進行屯田,難免和原住民發生衝突,原住民之困境較之荷蘭人統治時期,並無明顯改善。


鄭成功在日本長大,七歲才回國。當他的父親降清時,他帶著少數親信逃到廣東沿海,招兵買馬,建立自己的武力,逐漸控制中國沿海的貿易。因為他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南明永曆帝讚許他反清的行為,便封他為「延平郡王」。


鄭成功曾率兵攻打南京,出十大勝,但是後來太過驕傲,未聽部將勸告,低估清軍,最後失敗;接著他在福建又遭到清軍圍攻,於是率領二萬多名士兵來到台灣,把荷蘭人趕走。即使取得了台灣,但大局始終對鄭成功不利,來台的第二年,就因身心俱疲而去世了。


鄭成功治軍嚴厲,性格上就難免給人不盡人情、殘暴乖戾的印象。這在他和施琅的關係上可以看出。施琅原幫鄭成功打天下有戰功,但兩人因戰略不同而有摩擦。鄭成功下令收押施琅父子及弟弟,施琅順利逃脫。結果鄭成功便下令殺了施琅的父親和弟弟。施琅後來會投靠清軍,這份不共戴天之仇,變成為施琅勸請清軍攻打台灣的主因。


攻下台灣後,清朝原本有意遷民內渡放棄台灣。但施琅一直像清朝提出將台灣收入版圖設官治理的主張,經過朝廷大臣的一番辯論,清廷同意設置台灣府,開始經營台灣。


今日我們可以在台南大天后宮看到施琅所立的「平台紀略碑」,碑文上大意記載他如何「平定」台灣,如何安撫民心。旁邊還有一塊「功德碑」記載的則是地方百姓紀念施琅的種種功績。


資料來源: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p291-292


 


問題


1.          上面甲乙兩種版本描述施琅和鄭成功的故事,請你說說甲和乙在內容敘述上有何不同。


2.          上面的故事,提到鄭成功「收復」台灣,或施琅「平定」台灣的概念,你覺得恰當嗎?請說出你的理由。提示:當時清政府尚未將台灣正式納入版圖。


3.          你覺得施琅是怎樣的人,理由是什麼?鄭成功又是怎樣的人,理由是什麼?


 



  • 留言者: super cat
  • Email: t0920082486@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1-08 14:24:36

                                                 我是70239鄭少宇


 


 


 


上面甲乙兩種版本描述施琅和鄭成功的故事,請你說說甲和乙在內容敘述上有何不同。


 


    第一個故事是在訴說鄭成功的種種好處,而第二個是說鄭成功的無情與對施琅的忘恩負義,一開始我想說施琅甚麼無緣無故攻打鄭成功,原來背後還有這麼多事情呀


 


2.          上面的故事,提到鄭成功「收復」台灣,或施琅「平定」台灣的概念,你覺得恰當嗎?請說出你的理由。提示:當時清政府尚未將台灣正式納入版圖。


 


     以上提到的鄭成功[收復]台灣我想就是平定台灣的意思,而施琅平定台灣應該=收復台灣


 


3.          你覺得施琅是怎樣的人,理由是什麼?鄭成功又是怎樣的人,理由是什麼?


    


      我覺得施琅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而鄭成功是一個公正,且公正到眼中沒有好壞之分的人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郁永河,字滄浪,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是當地的秀才。康熙三十五年冬天,一場大火將福州府庫存的五十萬斤火藥燒得精光。災情報到朝廷,皇帝下令要求負責保管的官員賠補,當時擔任福州府師爺的郁永河,因此得到來台的機會,到基隆、淡水一帶採辦硫磺。從受領任務開始,到採硫任務結束返回覆命為止,其間經歷約十個月,郁永河將這中間的經過詳細記錄下來,寫成《裨海紀遊》一書。


《裨海紀遊》一書分為上中下三卷,共約二萬四千多字,以日記方式記錄沿途的所見所聞。郁永河於康熙三十六年正月出發,抵達台灣府城之後,沿西海岸北上,途經南部的新港、麻豆,中部的大肚、牛罵,北部的竹塹、南崁等番社,對於當時台灣開發的概況、自然景物、以及原住民的風俗都留下詳實的資料,忠實記錄了三百多年前台灣西部的面貌。


這樣一本寶貴的遊記,現在已有白話譯本《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楊龢之不僅將《裨海紀遊》譯為白話文,更在其中隨文章內容穿插附圖,從古地圖中看到當時外國人及中國人眼中的台灣;從番社采風圖、皇清職貢圖印證郁永河所描述的原住民樣貌與生活;並有譯者自繪的台灣生物,如海蛇、眼鏡蛇等,讓讀者能更深入體會郁永河對於當時台灣景物的描繪。更難能可貴的是,譯者和他的同學花了五天的時間,從台南的鹿耳門到北投的地熱谷,循著郁永河的路線親自探查,並拍下照片以與三百年前郁永河所見的台灣做一對照,更加增添這本譯本的價值。


透過郁永河的記錄、楊龢之的譯注,讓我們更容易貼近清朝統治初期的台灣風貌。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台南孔廟



          鄭成功來台之初,忙於軍務,無暇顧及文教建設。鄭經在位時,輔政的陳永華見在台的各項建設都已漸次就緒,才奏請「建聖廟,立學校」。

起初,鄭經以「荒服新創,地狹民稀」為由,請予暫緩。陳永華不氣餒,進一步上書,以古君王求賢才以興邦為例證,力陳教育的重要,終於打動了鄭經,於承天府興建「先師聖廟」。


清領時期,台灣官辦的最高學府—台灣府儒學—設於此地,因而有「全台首學」之稱。歷經幾次修建,孔廟的規模漸至完備、堂皇,但清中期以後,因天災而漸有毀壞。


日治時期,孔廟一再被移作其他用途,如日軍屯駐所、公學校校舍等,也曾全面整修,但已傾圯無跡的建築,如文昌祠、朱子祠等,則未予復原。


民國72年,台南孔廟正式被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


資料來源:黃靜宜、王明雪,《台南歷史散步(上)》(台北市:遠流,1995



那年去參觀台南孔廟時,旁邊的空地正在辦活動,震耳欲聾的音樂從音響中傳出,孔廟內原有的幽靜、肅穆的氣氛蕩然無存,如果孔子地下有知,對於現代人的荒謬行徑,恐怕也只能搖頭嘆息了。



 





泮宮石坊:清乾隆年間所建。泮宮代表郡縣之學,而牌坊有表彰(孔子)之意。泮宮石坊原是舊時孔廟最外的出入口,可惜日治時期開闢南門路,因此石坊與孔廟現今是隔開的。




下馬碑:清康熙26年奉聖旨立於孔廟門外,以示對萬世師表尊崇之意。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並依照清朝慣例,以滿文、漢文兩種文字並陳。




大成門:在進入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前需先經過大成門,大成門的柱子不像一般廟宇般刻寫對聯,是怕被譏笑為在「夫子面前賣文章」。



大成殿:是最主要的祭祀空間,也是孔廟建築群的中心。


 


在大成殿內主祀孔子。



大成殿內最引人注意的是,在樑架之間懸掛了十二方清初至今的歷任元首賜匾。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八位清帝,以及民國後的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及李登輝四位總統,是台灣地區「御匾」最完整的孔廟。不知道陳水扁和馬英九的匾額有沒有掛在上面?下次再造訪孔廟時一定要仔細瞧瞧。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八仙洞遺址最新挖掘

昨天在找資料時,發現了這筆資料,原來八仙洞遺址還有最新的挖掘。


早在日據時代,考古學者就對八仙洞遺址充滿興趣。民國57年至58年間,台灣大學教授宋文薰找到的碳素樣本,經測得年代在1萬5000年,另外又在潮音洞取得4個樣本,測得年代則是5000年前後,因此,八仙洞遺址一直被界定在5000年至1萬5000年間的台灣舊石器時代。

為找出八仙洞遺址的真正年代,文建會97年9月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臧振華、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博士、中研院副研究員李匡悌博士組成「八仙洞遺址調查」小組。

經過1年的密集調查有重大發現,調查報告指出,調查團隊不僅找到舊時代時代人類的火塘遺跡,證明舊石器時代台灣人類已和火有密切關係;另外,經送往美國哈佛大學的碳14年代測定,結果證明台灣人類2萬年前已經在八仙洞生活。

除了這兩項重大發現,調查團隊又找到了7處新洞穴,八仙洞遺址由原來的17個洞,增至24個洞。

台東縣政府文觀處表示,臧振華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終於揭開八仙洞遺址年代之謎,證明八仙洞遺址超過2萬年,這是迄今在台灣所發現最早的人類文化年代,對台灣的人類歷史具有重大的意義。


資料來源:考古學習網http://archae.nmp.gov.tw/a-news01.aspx?PAGE=1&ID=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