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台南孔廟



          鄭成功來台之初,忙於軍務,無暇顧及文教建設。鄭經在位時,輔政的陳永華見在台的各項建設都已漸次就緒,才奏請「建聖廟,立學校」。

起初,鄭經以「荒服新創,地狹民稀」為由,請予暫緩。陳永華不氣餒,進一步上書,以古君王求賢才以興邦為例證,力陳教育的重要,終於打動了鄭經,於承天府興建「先師聖廟」。


清領時期,台灣官辦的最高學府—台灣府儒學—設於此地,因而有「全台首學」之稱。歷經幾次修建,孔廟的規模漸至完備、堂皇,但清中期以後,因天災而漸有毀壞。


日治時期,孔廟一再被移作其他用途,如日軍屯駐所、公學校校舍等,也曾全面整修,但已傾圯無跡的建築,如文昌祠、朱子祠等,則未予復原。


民國72年,台南孔廟正式被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


資料來源:黃靜宜、王明雪,《台南歷史散步(上)》(台北市:遠流,1995



那年去參觀台南孔廟時,旁邊的空地正在辦活動,震耳欲聾的音樂從音響中傳出,孔廟內原有的幽靜、肅穆的氣氛蕩然無存,如果孔子地下有知,對於現代人的荒謬行徑,恐怕也只能搖頭嘆息了。



 





泮宮石坊:清乾隆年間所建。泮宮代表郡縣之學,而牌坊有表彰(孔子)之意。泮宮石坊原是舊時孔廟最外的出入口,可惜日治時期開闢南門路,因此石坊與孔廟現今是隔開的。




下馬碑:清康熙26年奉聖旨立於孔廟門外,以示對萬世師表尊崇之意。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並依照清朝慣例,以滿文、漢文兩種文字並陳。




大成門:在進入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前需先經過大成門,大成門的柱子不像一般廟宇般刻寫對聯,是怕被譏笑為在「夫子面前賣文章」。



大成殿:是最主要的祭祀空間,也是孔廟建築群的中心。


 


在大成殿內主祀孔子。



大成殿內最引人注意的是,在樑架之間懸掛了十二方清初至今的歷任元首賜匾。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八位清帝,以及民國後的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及李登輝四位總統,是台灣地區「御匾」最完整的孔廟。不知道陳水扁和馬英九的匾額有沒有掛在上面?下次再造訪孔廟時一定要仔細瞧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