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從《裨海紀遊》看見清領初期的台灣—踏上艱險旅途

郁永河要從台灣府城出發,踏上往北的採硫之旅前,眾人皆來勸阻。但是郁永河意志堅定,仍執意前往。


準備工作既已完成,我打算在一兩天內上船。台灣知府靳至揚、同知齊體物都對我說:「你沒聽說雞籠、淡水地方水土的糟糕嗎?一般人到了那邊常會生病,並了往往就死了。衙門裡的胥吏、伕役一聽說要被派往雞籠、淡水辦事,都痛哭流涕悲傷嘆息,好像要到沒人去過的蠻荒之地;水師官兵慣例春秋兩季換防,都認為能夠生還就算走運。他們軍人和衙役都還如此,你怎麼可能受得了這種罪?為什麼不派僕人伕役去辦,自己留在府城遙控指揮就行,你認為怎麼樣?」


我說:「這案子總共動員了工匠、原住民好幾百人,作業地點又靠近未開化原住民的地界,如果不親自前往坐鎮,顯示從容不迫,恐怕容易出事,造成地方上的困擾;更何況既然受人託付,又怎能愛惜身體而不去呢?」


第二天,台灣府經歷尹復、鳳山縣典吏戚家燦,都是我的同鄉,一起來勸阻我出發。他們說:「去年秋天朱友龍造反的時候,王總兵派了個軍官帶一百名左右兵士駐紮於下淡水社,才過了兩個月,一個人都沒回來。下淡水都這樣了,更何況雞籠、淡水一帶的水土還要差得多呢?」又說:「縣裡的某衙役和同伴四個人去,只剩他一個人回來。這些都是最近發生的事,你為什麼這麼不愛惜自己呢?」


我笑著說:「我天生的命運如何,由老天爺決定,水土又能拿我怎麼樣!我計畫得很詳盡了,不可以不去。」於是尹復和守備沈長祿替我準備了藥物,並送了解毒和避免瘴癘的一些藥方,再三要我多加保重。


資料來源:郁永河原著,楊龢之譯注,《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台北市:圓神,2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